新華都慈善項目疑似造假
2012-06-15   作者: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2012年5月,曾説要做“中國最大民間基金會”的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網站突然改版,且未説明改版原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2011年之前運作的項目介紹和基金會年報未出現在新版網站中,甚至一直挂在首頁的 “陳發樹先生將其個人持有的市值83億人民幣的資産捐贈給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也隨之消失。
    記者調查發現,該基金會在2010年開始運作的以大學生就業培訓為內容的“藍天工程”項目,涉及的多家高校稱從未聽説過該項目,聲稱投入的近245萬元善款亦去向成疑。同時,其合作夥伴上海志優連註冊地址都不存在,工商資料顯示其亦無培訓資質。

    合作夥伴或為空殼公司

    改版前的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網站顯示,這個號稱按照“蓋茨基金會”模式打造的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於2010年3月11日開始運作“藍天工程”,其合作夥伴名為“上海志優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志優)。但是記者發現,該公司註冊地址並不存在。
    在上海志優的營業執照上,記者看到,其登記的辦公地址是“上海市虹口區中山北一路121號B8-1014室”。記者實地走訪時發現,虹口區中山北路121號B8號樓屬於虹口區節能環保産業園,而且B8號樓根本沒有1014室。
    園區裏負責企業入駐登記的工作人員朱文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海志優和上海聯游網絡可能是在同一個地方辦公。上海聯游網絡是園區裏一個較大的上市公司,辦公地點就在離上海志優註冊地不遠的A2號樓。朱文靜説,來她這裡辦理上海志優登記手續的是上海聯游網絡的財務主管沈夏琳。記者注意到,在園區企業登記表上,上海志優的&&人也是沈夏琳。
    上海聯游網絡正是唐駿在負責港澳資訊時所收購的公司,後來曾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他同時也是新華都總裁兼CEO,並曾任基金會副理事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後多次致電沈夏琳。沈&&,她不認識唐駿,雖然公司的登記註冊是她&&完成的,但她僅以私人身份幫上海志優做報稅、年審等財務工作。
    沈夏琳還&&,上海志優並無工作人員,報賬內容主要是差旅費,做賬時主要通過郵遞和網上完成。
    巧合的是,上海志優是唐駿宣布“藍天工程”啟動第二天登記註冊的。
    工商資料顯示,上海志優由法人代表張玉峰及李茜兩名股東於2010年3月12日實際出資10萬元(註冊資金50萬元)在虹口工商分局登記成立,而一天前的3月11日,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的“藍天工程”在蘇州大學正式啟動。
    記者獲得的一份《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2010年度工作報告》顯示,2010年3月,為組織近百所高校學生求職就業培訓,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支付給上海志優共14320人的培訓費用。這份《工作報告》的“支出明細”一項載明,基金會已向上海志優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支出善款244.972萬元。
    事實上,工商登記機關核定的上海志優的營業範圍,除了“投資管理、投資諮詢、教育信息諮詢”外,明確要求“不得從事教育培訓、中介、家教”等業務。
    沈夏琳告訴記者,她幫上海志優報賬時,差旅費來自重慶、甘肅等地,“大筆的金額甚至有幾十萬,但很少有與培訓相關的費用,也沒有給培訓師的薪酬”。
    上海市工商管理局市虹口分局辦公室副主任王華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如果上海志優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涉及培訓的內容,在調查取證後我們會查處它。”

    上海志優與基金會關係蹊蹺

    為何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會選擇這樣一家並不具資質的公司作為捐贈對象?基金會有沒有考察過上海志優?上海志優的法人代表張玉峰是如何與基金會接洽的?
    翻閱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組織章程》,第四章第36條顯示,“本基金會開展公益資助項目,應當向社會公開所開展的公益資助項目種類以及申請、評審程序。”
    記者未找到關於 “藍天工程”的公開資料。
    問及張玉峰的情況,沈夏琳一開始聲稱與其“是多年老朋友”,隨後又改稱“是朋友介紹認識”的,並拒絕提供張玉峰的&&方式。
    記者撥通了上海志優法人代表張玉峰留在工商註冊登記上的手機號碼,接通後對方稱自己“不是張玉峰,也不認識張玉峰”。
    沈夏琳還提到,“上海志優的張玉峰、李茜兩位股東是一家人”。
    對上述疑問,從2011年8月起即已不再負責新華都基金會工作的基金會前副理事長唐駿拒絕回應。

    慈善項目存在造假嫌疑

    此外,“藍天工程”項目本身也存在造假嫌疑。
    根據基金會網站介紹,“藍天工程”是新華都慈善基金會設立之初就開始運作的一個慈善項目,為即將畢業求職的大學生進行就業培訓。
    公開信息顯示,2009年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成立時,唐駿除了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之外,還兼任基金會副理事長。那時,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由唐駿組織團隊開展業務。“藍天工程”和捐建中小學校的“陽光計劃”,以及資助高校學子的“菁英計劃”,是新華都慈善基金會設立之初發起的首批3個慈善項目。
    基金會網站公示,截至2010年末,“藍天工程”已經培訓了18315人,但僅顯示了7名接受培訓者的姓名。
    在“藍天工程”項目列表裏,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都是新華都慈善基金會開展大學生就業培訓的學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致電這三所高校,其就業服務培訓中心或團委等部門的多名工作人員均&&,從未聽説過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的“藍天工程”。
    如果這些學校從未涉及“藍天工程”,那麼基金會網站上提及的18315人和基金會年報上的14320人又來自何處?這“近百所高校”究竟是哪些?有沒有項目的詳細財務數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這些問題和之前關於基金會操作程序的問題發給了新華都基金會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任何答覆。
    某省慈善總會一名資深工作人員根據記者目前提供的情況推測,“雖然現在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基金會和上海志優或聯游網絡之間存在關聯交易,但至少可以認為是利益交易。”從一個基金會的工作流程的角度,他分析説,“項目立項後,合作的公司至少要出具相應的培訓計劃、時間跨度等,基金會也要對公司的資質、過往的經歷進行相應了解後才能簽訂合同;開展項目過程中,還要有定期的書面反饋從現在來看,這個公司(上海志優)的種種情況是受到質疑的,基金會如此做也是不負責任的。”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宋一欣律師向記者明確&&,“這已經不僅僅涉及到關聯交易的問題,如果情況屬實,那就是造假,屬於犯罪行為,除非基金會曬出名單和財務數據來證明。”
    這個由唐駿一手操辦的基金會,似乎正在偏離他和陳發樹在2009年10月成立時所確立的路徑。“諾而不捐”已成為這筆捐贈目前留給人們的最大印象。“國內還沒有相關法律條文或規定,對不兌現承諾捐贈進行監管,最多只能從道義層面來譴責。”一名民政局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昨日 (6月14日),在新華都201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記者向董事會提問:陳發樹曾承諾的83億元捐贈何時到位?但因陳發樹不在現場,這一問題未獲得答案。
    另一個關於新華都基金會2010年開展的“藍天工程”項目是否存在造假嫌疑,因與股東大會議題不符,也未得到解答。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新華都斥資百億正式涉足房地産業 2011-06-13
新華都進軍奢華度假酒店 2011-04-20
新華都與希爾頓合作 陳發樹進軍奢華度假酒店 2011-04-20
顧客質疑新華都超市價格欺詐 2011-04-02
雙匯"瘦肉精"殃及"同門" 新華都率先下架雙匯産品 2011-03-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