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銳風電裁員背後:故障頻發資金鏈被擠壓
2012-06-12   作者:房田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當葉武晶在五月中旬聽説華銳風電解聘應屆生的消息時,他一點都不感覺驚訝。“今年初,華銳就開始出現人事上的變動了,那時候就陸續有員工離職。”
  葉是華電位於河北某項目的部門經理,其於2009年投産的一期10萬千瓦項目,選用了67&華銳生産的1.5兆瓦風機。對於華銳的人事變動,葉武晶感受真切。“原來華銳安排了11-12個人常駐我們的項目現場,現在已經降到8人了。”
  這樣的變化始於今年2月。華銳內部人士稱,為了降低運營成本以應對今年慘澹的市場,高層有意重新審視公司的架構,並對各部門人員配比進行調整。“至少有一半人被從項目部(執行訂單為主要業務)轉到了市場部(拿訂單),而且開始瘋傳公司可能裁員,因為覺得現有的員工過多。”
  “傳言”在最近被披露出更多細節。據稱,此次華銳將裁核心研發部門30人,其他部門欲裁20%,未來有可能達60%。
  儘管如今,華銳的員工們並未見到有關裁員的正式文件,但是不少人已經被上級約談。“談話內容無非是希望我們主動離職。”華銳國內市場部一位員工説,在被約談時,上級提出讓他去項目現場鍛煉。在他看來,這樣的調崗實際上是勸退,但真正讓他下定決心換工作的是始於上周的另一則傳言:華銳將從子公司開始減薪,最高降幅達到1/3。
  實際上,早在2011年華銳高管層級的報酬已率先縮水。據其2010年年報,董事長韓俊良當年薪酬為稅前858萬元,去年則驟降至稅前216.88萬元。其他的幾名副總也都由300多萬元左右的薪酬減至100萬元左右。
  去年開始的行業驟冷帶給華銳的經營壓力並非只有以上所言。葉武晶證實,華銳近一年的後期服務,尤其是備件供應跟不上,造成了風機健康運營情況的下滑。
  “這其實不是華銳一家的問題,只是他們過去的裝機量太大,需要維護的風機太多,所以資金壓力較大。”一位風機企業的銷售經理認為。

  被擠壓的資金鏈

  葉武晶有一段時間見到華銳的人除了抱怨再無其他話題,“主要是因為備件供貨不及時,齒輪箱、電機等幾乎所有配件都缺,其中變頻器的問題最嚴重。”葉説。
  去年,因為國家要求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華銳在去年底對葉武晶所在的風場一期項目進行技術改造,用由大連國通電氣有限公司生産的二代變頻器更換此前安裝的美國超導的産品。“但國通當時技術可能也沒有完全吃透,給我們更換的前幾批變頻器問題很多。”葉武晶説。
  故障在今年3月集中爆發。葉武晶&&,因3月份風速較大且風況變化快、不穩定,對風機的質量要求較高,但這也是風電場營收最好的時段。而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剛剛更換完國通二代變頻器的這批風機,居然集中出現運行故障,更有7-8颱風機同時停機。
  華銳由此為39&出問題的風機共更換了41&變頻器,但到最後一台停機的風機更換完變頻器並正常運用起來,已經是半個月以後。
  實際上,因為開發商拖欠整機廠資金,整機廠又將賒銷的壓力轉嫁給上游的設備商。而許多排名靠前的零部件廠商在整機廠付款未達到一定比列的前提下,往往拒絕交付全部數量的産品。而因為新建的風場項目減少,整機廠也往往難有更多的資金支付給零部件商。
  這樣的上下游的資金拖欠對整機廠商來説可謂不堪重負。據華銳2012年一季報,其營收賬款已達到121億元,而應付賬款同樣高達約101億元。
  葉武晶透露,按照項目建設初期華電與華銳簽訂的合同,後者提供的兩年質保期將在今年到期,“但因為中間一些關鍵部件更換過,所以要延長一年的質保期。”
  讓他略感安慰的是,在一期項目所有風機的變頻器都更換一遍之後,5月份的運行數據開始好轉。葉所在的華電河北這個項目二期10萬千瓦工程於去年底獲得核準,仍選用華銳的風機,但本報記者獲悉,該項目5萬千瓦的三期工程將改用明陽的風機。
  “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更鬱悶,因為更換變頻器的成本是我們出。”華銳內部一位人士透露,儘管變頻器的問題是可以修復的,但是雙饋風機變頻器改造的平均價格仍高達30萬元/套。

  力拼國內市場

  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於印發“十二五”第二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的通知》,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共計1492萬千瓦,與去年7月發布的第一批風電規劃核準2683萬千瓦的規模相比,這次的擬核準項目計劃減少了1191萬千瓦,降幅近五成。
  據中國風能協會的統計,去年華銳以2939兆瓦的新增裝機落後於金風,位居中國新增風電裝機第二位。
  根據華銳去年年報,其兆瓦級風機去年收入約100億元,增長率為-48.63%,但其3兆瓦風機的業務收入卻實現了24.7%的增長率。
  在國內率先量産3兆瓦風機一度被認為是華銳的一大競爭優勢,但中國海上風電市場實際上的停滯不前,也讓這個英雄的用武之地有限,而且還造成了大量的庫存。
  在2010年10月公布的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中,華銳中標濱海和射陽兩個共計600兆瓦的近海項目,但將近兩年過去了,包括這兩個項目在內的首批的4個項目均未開工。“首輪海上風電招標項目,從法律意義上看是存在的,但實際上已名存實亡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説。
  華銳風電首席戰略師胡渭説,“一期招標需要的風機都製造好了,但項目停滯,安不上去啊,涉及到好幾個項目呢。”胡渭並未透露這些項目所造成的庫存總額,但根據華銳今年1季報,其存貨總額達到約88億元。
  為了擴大其國內的風機銷售,華銳在已有兩名副總裁劉徵奇和陳黨慧負責國內市場的基礎上,於今年4月底還將GE風電業務市場經理李京京挖來擔任市場副總監。
  此外,在過去已有20個基地,並且其中11個到去年年底還沒投産的基礎上,在今年仍大手筆的進行基地投資。較近的兩個項目,分別是將在大慶和大同分別投資20億元和15億元建設新的基地,以期實現基地建設與市場訂貨和風資源開發的高度協調。

  國際市場難挑大任

  2010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韓俊良曾喊話,華銳風電未來5年海外市場的營業額要超過公司總收入的30%,力爭達到50%。那時,多數人都還覺得他是在信口開河,但一位了解華銳國際業務部情況的人士透露,華銳在國際業務上的拓展還是很下了些功夫。
  去年初,李樂成帶領的華銳國際業務部還只有30多人,現在已經擴充至上百人,還在2011年初分離出歐洲業務部,由副總裁鄧燕分管。
  韓雖然不直接插手具體的海外項目,但給予了國際業務部許多的“優惠政策”。比如,客戶缺錢華銳就投錢,因為有國開行出口信貸支持;盡量縮短交貨時間,甚至可以把國內的訂單往後排一排;將國際銷售的質保期延長至10年。
  根據華銳2011年年報,李、鄧二人去年的業績不錯。但即使如此,2011年年報稱,華銳當年海外銷售僅佔總銷售的0.77%,但其約8000萬元的營收比2010年度有大幅增長。
  多名與李樂成接觸過的人士稱,他為人強勢且嘴皮子了得,但這也無法改變國際部內部對美國市場的悲觀情緒。“之前美國經濟危機,中國企業有錢還是相對容易進入的,現在華銳也沒有閒錢了。”前述了解華銳國際業務部情況的人士説,“因為與超導的事,華銳在美國的名聲也不如之前。”
  華銳曾&&,單獨設立歐洲業務部是因為看到歐洲海上風電的機會,以及東歐的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波蘭四國的開發潛力。
  但在美國麥哲華諮詢公司中國辦公室能源電力事業總監曹寅看來,這個市場同樣存在風險,“歐洲已經有很成熟的風電市場,這些國家要求風機是高端可靠性的工業用品,但對於中國工業品的耐用性存在成見。而新興市場雖然容易接受中國更廉價的産品,卻也可能存在政策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華銳風電“瘦身強體”:加快10兆瓦海上風機研發 2012-06-11
華銳風電欲解約數百應屆畢業生 每人補償2000元 2012-05-09
華銳風電盛裝亮相土耳其國際能源環境展 2012-05-07
華銳風電稱對超導仲裁案結果&&樂觀 2012-03-19
華銳風電金風科技聯合動力位列三甲 2012-01-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