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擺脫危機之路
《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傑裏米•裏夫金接受本報專訪時&&
2012-06-11   作者:記者 侯雲龍 曾德金 王龍雲/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建議中國:新能源和新通訊技術協同發展

  在世界經濟復蘇仍然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背景下,美國未來趨勢學家傑裏米裏夫金的專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引起全球廣泛關注。裏夫金認為,世界正迎來以新能源和新信息技術為特徵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將為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增長提供重要動力。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文版面世之際,《經濟參考報》記者對傑裏米裏夫金進行了一次獨家專訪。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電話採訪中,裏夫金就很多外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詮釋。他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概念,更是當前全球擺脫經濟危機的必由之路。
  “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成為一個熱門詞彙。但對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第三次工業革命”仍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概念,而不同的學者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概念也有不同理解。正因如此,裏夫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首先給“第三次工業革命”進行了一番定義。裏夫金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目前新興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和互聯網等新通訊技術的出現、使用和不斷融合後,將帶給人類生産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再次巨大改變。
  裏夫金説,我們目前面臨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其本質是以化石燃料,以及相關技術為基礎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日薄西山,無法再支撐世界經濟的發展。而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擺脫經濟危機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高油價,以及地緣政治日趨緊張的今天,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具有極大的優勢,可以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而對新通訊技術,裏夫金認為,互聯網等新通訊技術可以幫助分散式的可再生能源生産,並實現其儲存和分享,並能使利用率大大提升,將使第三次工業革命成為可能。
  除了解決能源問題,第三次工業革命還將創造大量新型的工作機會。“歐洲擁有超過1億9000萬座建築,歐洲的目標是使大部分建築變成可以生産能源的微型發電廠。這樣一來,每棟建築都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特點,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産電力。屆時,將會出現一些新的公司,這些公司提供將建築改造成個人電站的服務。而這將創造出數以百萬計的新工作機會。”裏夫金透露,“目前德國已經對100萬棟建築進行改造,創造出37萬個新就業機會。”
  裏夫金説,除了幫助我們擺脫經濟危機,第三次工業革命還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産方式。“這將極大地改變商業模式。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創造出了拔地而起的工廠和大片的工業區,以及集中化的生産方式。而第三次工業革命,通過信息技術,生産將可以是分散式,每棟建築都可以利用自己産生的能源進行生産,而訂單和用戶需求也可以及時傳達給生産方,而生産方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展示和銷售自己的産品,這幾乎省去了不必要的成本。”
  對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實現路徑,裏夫金認為,將充滿挑戰和機遇。他説,“經濟危機本身就是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促進,為了擺脫危機,主要工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都會試圖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但他同時也指出,“建立在化石能源和核電基礎上的傳統能源部門和大公司,可能會成為巨大的阻礙。”
  裏夫金建議,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在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時,可以多借鑒歐洲的經驗,“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就應考慮向新能源轉換、能源儲存、能源跨洲分享、信息技術應用等關鍵要素,並使其協同發展。”裏夫金還提醒,“不要重蹈美國的覆轍,美國的政策沒有協同發展,新能源政策浪費了數以十億計的美元,使納稅人的錢打了水漂。美國新能源政策並沒有産生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例如,在某一州進行燃料電池生産,在另一州建設太陽能發電廠,但卻並沒有將這些&&起來,使得這些投入很難單獨發揮效果,更談不上對經濟産生推動作用。”

    相關鏈結: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擺脫經濟危機的必由之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第三次工業革命》前言 2012-06-08
第三次工業革命特別報道 2012-06-05
歐洲需要第三次工業革命 2012-06-05
全球正迎來第三次工業革命 2012-06-05
第三次工業革命與中國的機遇 2012-06-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