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産業園無序發展凸顯體制束縛
2012-06-08   作者:記者 廖君 馮源 楊一苗 趙仁偉 孔祥鑫/武漢 杭州 西安 北京 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文化産業園諸多弊端,根源何在?《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由於文化産業和文化産業園區都屬於新生事物,在國內真正起步也只有一二十年的時間,面臨着諸多體制障礙。

  概念認識模糊 外延過於寬泛

  記者注意到,僅文化産業園區的名稱就多種多樣:文化産業園區、文化産業基地、文化創意産業園區,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園區與基地也沒有明確區別,單個企業可稱園區,企業集群又可稱基地。
  而文化産業園區的産業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從文具生産到影視製作,從工藝美術到網游動漫。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産業與現代傳播研究所所長王長壽説,對文化産業的範疇理解存在國際國內不一致、不同行業不一致的現象,比如旅游、體育、會議、包裝印刷、教育培訓等是否應計入文化産業一直存有爭議,而科技及工業産品的創意部分如何歸入文化産業也是一個難題。
  陳少峰認為,缺乏創意是當前許多文化産業園的通病。各地在建設文化産業園區時應該更注重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因為文創産業的定義與文化産業相比更為明晰,不易産生誤導。他舉例説:“同樣是旅游,故宮旅游是‘吃老本’,世博園旅游是‘吃創意’,只有依靠創意賺錢,才能算作文化創意産業。”

  統計口徑混亂 亟待統一體系

  文化産業産值在GDP中所佔比重已經成為近年來各地考量文化産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數據。對此,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李元告訴記者,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沒有“文化産業”這個欄目,使對這一新興産業的考核、監控和指導都有很大難度。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國內文化産業統計口徑混亂,亟待統一。國家統計局2004年4月印發的《文化及相關産業分類》,將文化及相關産業劃分為9大類、24中類和80小類。但是北京和上海就各有自己的分類標準,江蘇省和浙江省依據國家統計局標準,但是蘇州和杭州又有自己的統計口徑。
  “各省口徑各不相同,上級部門經常要求我們報數字,我們也很難報,關鍵原因是上面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體系。”湖北省文化廳産業處處長官信説。武漢市委宣傳部改革發展辦公室主任吳天勇則告訴記者,武漢市2011年文化産業增加值約佔當年地區生産總值5%:“這是按照國家口徑統計的,要是把工程設計産業納入口徑,佔比還能達到8-10%。有的城市把餐飲納入統計,有的城市把足浴納入統計,很不科學。”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也認為:“文化産業要真正成為支柱産業,就不能搞統計游戲,否則就會存在虛火。”

  政府多頭管理 園區“誰都能批”

  目前,能夠批准設立園區或為園區授牌的部門上有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以及一些全國性行業協會,中有省級的宣傳部、發改委、經信委以及文化、廣電、出版、工商等部門,下有市縣級政府乃至其下屬機構。
  這種誰都有權認定園區的現象源於政府多頭管理。魏鵬舉説,文化産業的核心圈四行業——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影電視服務和文化藝術服務,就分別由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大系統管理,單一的動漫産業鏈也由上述三大系統管理,而網絡游戲還多了一個工信部門。
  而據文化部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各地園區項目審批一般在發改委,土地供應在國土部門,規劃在建設部門,文化部門沒有決定權,甚至還不如文物部門的審核權大。
  在多頭管理體制下,文化産業園區很難實現有序發展。陜西省文化廳文化産業處處長王鳳翱認為,2010年,全國市以下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整合後,理順了管理體制,但是在省一級,各部門職責不清、業務交叉,不利於文化産業統一規劃。江蘇省委宣傳部改革辦主任陳法林説,審批部門過多,給前期規劃和後期管理帶來諸多不便,這是造成園區過多過濫的重要原因。
  多頭管理體制還産生了諸多政策漏洞。一家文化産業園的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申報文化産業項目時,他們往往齊頭並進,向不同的政府部門申報。“反正誰都能批,報上哪家算哪家,其實這是不利於文化産業整體發展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文化産業要追求質的提升 2012-05-22
文化産業政策利好建議超配傳媒股 2012-05-15
文化産業園區"房地産化"趨勢明顯 2012-05-11
光靠資本構建不了文化産業 2012-05-03
預計最快於2013年前後 文化産業或迎上市潮 2012-03-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