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信息顯示:北京大自然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從法國進口的一批2.376噸重的“依雲”天然飲用水,因存在亞硝酸鹽超標被退貨。記者發現,這並非是依雲首次被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存在問題,根據媒體報道,這已經是依雲6年來6上黑榜了。
  依雲礦泉水簡介
  經過15年法國阿爾卑斯山深處古冰川的過濾作用,依雲天然礦泉水緩慢而穩步地獲得了一種獨特礦物質均衡。它的鈉含量低,含有均衡的礦物成分,特別適合母親和嬰兒飲用。依雲在水源地進行灌裝,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外界接觸或污染,所以您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享受到它的天然純正和清新爽口。1878年,法國醫學科學院正式確認依雲天然礦泉水有利於人體健康。(摘自依雲官網)
  亞硝酸鹽的毒性
  亞硝酸鹽為一類無機化合物總稱。主要指亞硝酸鈉,亞硝酸鈉為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或顆粒狀,味微鹹,易溶於水。外觀及滋味都與食鹽相似,並在工業、建築業中廣為使用,肉類製品中也允許作為發色劑限量使用。
  亞硝酸鹽能使血液中正常攜氧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因而失去攜氧能力而引起組織缺氧。亞硝酸鹽是劇毒物質,由其引起食物中毒的機率較高。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視頻:依雲高端水6年6上質量黑榜
  專家聲音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專家顧中一:高端礦泉水的營養成分與普通“涼白開”差異並不大。無論是哪的水、怎樣的水,其本質都是H2O,並不會有多大的差別。站在營養的角度講,飲用涼白開和礦泉水只有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的微小區別。

   媒體曝光:依雲六年來六上質量黑榜
 國外4元國內10元 依雲多經銷渠道或致"問題水"[詳細]
 依雲六年來六上質量黑榜 國外售價低廉非高端[詳細]
 依雲礦泉水亞硝酸鹽超標 在國外根本不是高端水[詳細]
 亞硝酸鹽超標依雲再上黑名單:6年連登“黑榜”[詳細]
 被曝“亞硝酸鹽超標” 依雲礦泉水又陷質量門[詳細]
 國家質檢總局:法國依雲水亞硝酸鹽超標被退貨[詳細]
 
   記者調查:多地星級酒店與超市紛紛將依雲下架
依雲礦泉水第六次上黑榜 北京部分超市下架
  記者從京城超市了解到,目前在多數賣場,依雲礦泉水仍在正常銷售。華堂相關負責人&&,代理商方面已經給華堂發來説明函,以證明産品合格。而來自物美質量管理部的消息顯示,在聽聞依雲礦泉水檢出亞硝酸鹽超標之後,雖然相關部門未要求對該産品下架處理,但物美還是先將所有依雲水下架。[詳細]
“依雲”礦泉水亞硝酸鹽超標 廈門部分超市仍在賣
  最新質檢結果公布後,記者走訪發現“倍順”、“見福”等街頭連鎖超市並沒有銷售“依雲”,但屈臣氏及一些大賣場仍在銷售。昨日下午5時許,記者在SM城市廣場一期的屈臣氏及沃爾瑪超市看到,“依雲”礦泉水依然在售,雖然售價遠遠高於其他品牌礦泉水,但銷售情況還不錯。[詳細]
依雲礦泉水六上黑榜 南京有星級酒店暫停銷售
  南京市檢驗檢疫局稱,依雲礦泉水並不經過南京口岸,目前南京市場的依雲礦泉水主要是從其他城市口岸入關,再走內陸物流轉過來。記者從南京市工商局了解到,他們密切關注依雲礦泉水被查不合格一事,但暫未接到要求下架的通知。不過,有酒店已暫停銷售依雲礦泉水,昨天金陵飯店已不再向客人提供依雲礦泉水。[詳細]
依雲礦泉水再曝質量問題 福建市民稱不如喝白開水
  對於頻繁曝出的質量門事件。不少市民&&,不少洋品牌高昂的身價和與其本身的質量完全不符。福建市民&&:我們以前也經常買這個産品,出問題價格又賣那麼貴,我們還不如回家喝白開水。[詳細]
 
   依雲回應:産品非官方進口 將申請復檢
依雲稱超標産品為非官方進口 將申請復檢[詳細]
問題産品為"水貨" 依雲無法確認産品由依雲出品[詳細]
 
   相關評論:消費者與品牌自身都不應舍本逐末
 六上“黑榜”,依雲水有無問題?
  在達能依雲看來,因為未經過其官方渠道,似乎無論是“水貨”還是“假冒”都不會承擔責任。如果是“水貨”,只能説明其進口的渠道並非達能認可,但産品本身不應當存在質量問題,達能有義務調查其出貨渠道。如果是“假冒”,那麼,從報道看來,這些水都是從法國進口的,因而,消費者不僅要問,莫非法國也有“山寨依雲”的造假基地? [詳細]
 問題依雲暢銷的背後
  這到底是水貨還是真有問題,謎底有待揭曉。然而,除卻真相,卻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反思。從消費者這一方來説,緣何寧願去消費一個屢上黑榜的高端水,這説明了什麼?絕非就是錢多人傻,至少可以説,依雲這個在國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飲用水,經過一番營銷包裝之後,以高姿態來到中國,這一點至少已經成功了。[詳細]
過度品牌營銷是舍本逐末
  從一個國外大眾消費品牌,到如今在中國礦泉水市場建立奢侈品地位,是建立在當時中國消費市場尚不成熟的基礎上。如今市場競爭趨白熱化,依雲也應拋棄品牌現行的戰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産品品質及渠道管控等方面。[詳細]
 
天天3.15 經濟參考網綜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劉硯青 美編:吳雪梅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