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黑龍江省農情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全省共落實糧食作物意向種植面積20650萬畝,玉米、水稻兩大高産作物面積繼續增加。大豆播種面積根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粗略調研,播種面積可能比上年縮減20%。大豆種植效益與玉米差距懸殊。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説,大豆産業的競爭力不足,來自於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場上的大豆價格低,二是大田裏的大豆單産低。建議通過科技提升種子質量,運用合理栽培模式,通過增産來降低成本,實現大豆種植效益優勢。 另據統計,黑龍江省油脂加工企業日加工200噸以上88家,年加工産能在1450萬噸,但近年來實際加工數量只維持在200萬噸左右,為實際加工能力的七分之一。 王小語&&,加工企業是産業鏈的樞紐,是實現大豆産業良性運轉的有機載體,是實現豆農賣豆變現的重要途徑,但黑龍江省油脂加工企業近年來卻長期不能發揮有效作用。近幾年,雖然農戶種植生産面積縮減、産量減少,但由於企業開工率不足,仍舊有近三分之一的大豆要由國儲收購。 國家的臨時儲備大豆收購政策,在東北主産區建立了一個有效維護産業發展的市場價格,在應對國際市場衝擊,保護豆農種植利益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國際資本利用其定價權的優勢,通過題材炒作、市場優勢來打壓市場,使大豆加工企業無法開工。 王小語説,考察我國農産品市場歷程,培育有效對接機制是發展自主大豆産業的有效途徑。建議通過行業協會,選擇主産區具備一定規模和加工能力的企業,長期與國家收儲政策對接,實現農戶手中大豆的變現轉化。 王小語還建議,以科學研究、資源保護項目為切入點,避開WTO貿易爭端壁壘,通過大豆種源保護、從保持生物多樣性角度,立項調研,立法禁止、限制轉基因大豆及製品進入黑龍江,並在全國推廣轉基因強制標識,防範基因污染。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在生産環節,由於大豆單産低、效益差、競爭力弱,國內大豆生産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困難重重,豆農生産積極性不高,能改種玉米和水稻的都不種大豆了。建議優先運用財政補貼手段,按商品量對農民直接進行補貼,使得國産大豆和國際市場價格一樣,又加上國産大豆是非轉基因的,競爭力一下子就提高了。 李國祥指出,在進口環節,中國沒有那麼多的土地生産大豆,沒有辦法不依賴國外,今年的進口量可能達到6000萬噸,這實際上有利於更重要品種的糧食安全。問題是現在大豆進口依賴國外大糧商,進口的話語權不充分。建議與巴西、阿根廷和其他新興南美、亞洲國家開展雙邊合作,或者走出去租地種大豆,投資關鍵物流節點,實現大豆進口的多元化,開闢新的資源,分散風險。 李國祥説,在加工環節,面對低價進口大豆的衝擊,産區大豆壓榨企業生存困難。與此同時,由於産業萎縮,大豆科研支持力量不足,帶來可持續發展乏力。國産大豆産業應該採取差異化競爭戰略,更多發展優質大豆和豆製品。政府需要賦予企業公平合理的競爭能力,企業則需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