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巨頭全産業控制中國大豆
2012-06-06   作者:記者 王猛 管建濤/長春、哈爾濱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這漲的也太快了吧。”長春市民劉海濤在沃爾瑪超市購物時發現,一桶5升裝的金龍魚牌食用油價格已經漲到72元。
  兩大食用油巨頭金龍魚和福臨門四月初宣布,旗下部分食用油價格平均上漲8%左右,這引發了消費者對食用油價格新一輪上漲的擔憂。
  作為生産食用油的重要原料,大豆的價格一直佔據食用油成本的主要部分。金龍魚品牌持有者新加坡益海嘉裏集團&&,主産區供應減少導致國際期貨市場豆類行情持續走高。

  大豆減産成食用油漲價推手

  專家&&,本年度全球的大豆減産已成定局,食用油供需偏緊已經成為本年度油脂油料市場的主基調,全球大豆供需偏緊是食用油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原因。同時,國內石油價格的上漲也成為食用油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
  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進口大豆133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1.6%;進口植物油較上年同期增加30.5%,至176萬噸。3月份,中國大豆進口48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8%;植物油進口58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81.3%,較2月增長5.5%。
  據悉,我國大豆産業發展現狀受國內大豆供需形勢、玉米與大豆的比價、國際大豆供需狀況、國際及國內經濟因素等直接影響,各因素又互相&&左右着大豆的生産形式。
  作為我國最大的大豆産區,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總産量約佔全國的1/3,而吉林省的大豆生産總量佔全國的10%左右。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吉林省農委和黑龍江省農委獲悉,今年吉林省大豆種植面積401萬畝,比去年減少168萬畝;黑龍江省目前沒有對大豆作物提出目標,但在種植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大豆面積很可能進一步縮減。
  黑龍江省首席大豆專家、海倫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王志華認為,過去三年,受種植收益相對較低及種植結構調整政策引導,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已連續三年減少,産量受到較大影響。
  2011年黑龍江省大豆産量僅542萬噸,比2008年下降12.7%。“今年大豆種植收益較低的局面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突出。”她説。

  外資控制中國大豆全産業鏈

  數據顯示,自1996年起,中國開始進口大豆,每四年進口增加1000萬噸。2010年進口數量已經突破了5480萬噸,國産大豆只有1400萬噸左右,僅佔消費量的25%。
  “大量進口,不僅直接抑制了國內大豆生産,更嚴重的是,從原料供應,加工到相關的飼料和食品業已基本被外資控制。”吉林省農科院研究員趙麗梅説,目前,已有百年歷史的四大跨國糧商,即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控制中國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其食用油供應的75%以上,跨國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4家企業參股或控股,佔總股本的66%。
  “國際巨頭的壟斷,對我國大豆産業,對飼料和食用油的戰略安全已構成現實威脅,大豆和食用油的對外依存度都已經達到60%以上,超過了安全警戒線。”趙麗梅説。
  業內專家&&,外資控制中國大豆産業鏈的“事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突出表現在食用油價格異常波動上。
  2010年春節銷售旺季到前,國內幾大食用油生産商宣稱上調旗下大豆油、菜籽油、調和油價格,漲價幅度10%至15%。
  2010年2月春節過後,國內食用油價格在外資壟斷者的操控下開始“跳水”,玉米油、葵花油以及各品牌調和油價格紛紛回落。而同期,上游食用油的原材料價格卻在上揚。
  《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與消費市場背道而馳的是,食用油上游原材料價格卻在近期小幅上揚。數據顯示:2010年2月23日美國大豆到港成本為3559元/噸,而1月28日到港成本為3505元/噸,上漲了54元/噸。同時,國産大豆每噸也上漲了100元。
  上游漲價,零售市場降價,是否矛盾?對此,中華油脂網分析師郭清保&&,零售賣的食用油産品,是採用前期進貨的原材料。表面上看,零售市場食用油降價促銷是因為進入節後消費淡季,屬於廠家“例行”活動,而內因仍然是處於中游的外資勢力握有強勢的“話語權”,控制了産業鏈其他環節。
  業內人士指出,進口大豆、外資食用油巨頭,控制了國內大豆産業鏈。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2004年出現的“大豆危機”,導致國內壓榨企業損失慘重,大量企業倒閉,尤其以大豆主産區黑龍江省最為嚴重。而此時,控制全球糧食生産運銷的四家國外公司趁機低價收購、參股中國大豆壓榨企業。
  “與進口大豆相比,國産大豆産量低,供給量少,市場份額少,難以與進口大豆勢力抗衡;同時,目前外資在大豆産業佔有優勢,國家也不好進行調控。”王小語説。
  “目前,中國的食用油市場高度集中國內70%以上的榨油企業被跨國糧商或控股或參股,已經形成了國外四大糧商控股或參股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首席研究員陳晨説。

  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受挫

  在東北許多産糧大縣,大豆和玉米是主要的競爭作物,農民通常會比較玉米和大豆種植效益,來衡量玉米和大豆的播種面積,而耕地面積是有限的。
  業內人士分析,東北大豆産業與上年度相比,從生産環節看,問題十分突出。
  第一、比較效益低。以海倫市為例,當地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主栽作物中,大豆的比較效益是最低的。由於産出效益較低,導致農戶生産積極性不高,種植面積逐年下滑。以海倫市為例,大豆種植面積最高年份達到250萬畝,2010大豆種植面積只有126.3萬畝,今年種植面積只有100萬畝,呈逐年減少趨勢。
  第二、價格不穩定。受國際市場、年景等不同因素影響,大豆市場價格起伏不穩。雖然國家&&保護價政策,但農民不願賣出大豆,2009年大豆價格受災害減産及進口大豆衝擊影響,目前價格在3700元左右徘徊,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受挫。 
  第三,大豆生産水平不高。在東北地區,受一家一戶分散的種植方式制約,大豆生産標準化水平普遍較低,雖然有一些高産栽培技術,如大豆窄行密植技術,最高産量可達298公斤/畝,但農戶難以在實際生産中廣泛推廣。農民為了減少成本,不願意在收入較低的大豆生産上增加投入,致使新技術、新品種應用滯後。特別大型機械作業面積不多,土地板結,抗旱澇的能力差,單産不高。
  第四,由於投入不足,農田基本建設欠賬較大,難以抗禦自然災害,表現在大豆生産上尤為明顯。近幾年,東北大豆主産區低溫、風災、蟲災、旱災、澇災頻發,大豆減産明顯。加上大豆“重迎茬”面積比重較大,導致大豆病蟲害嚴重,大豆單産水平低。

  加工流通環節缺市場競爭力

  目前,東北地區大豆龍頭企業主要以加工豆油為主,生産鏈條短,産品水平低,附加值不高。這些企業大多生産設備比較陳舊,科技含量不高,集中在初加工階段,缺少高、精、尖産品,市場競爭能力弱,科技貢獻率較低。
  以全國大豆重要交易集散地黑龍江省海倫市為例,當地是非轉基因大豆主産區,由於近幾年進口轉基因大豆價格一直較低,使得全市大豆加工企業相對成本較高,而處於長期虧損狀態。目前,全市僅有3戶企業繼續生産而且是限量加工,處於半停産狀態,停産企業已佔大豆加工企業總數的80%,大豆加工量由2003年的16萬噸銳減至6萬噸,下降了63%。
  此外,流通環節問題凸顯。吉林省農科院副院長董英山&&,大豆主要消費地集中在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的沿海地區。相比東北地區具有運距長、運輸成本高的特點。由於鐵路車皮數量有限,如果到了大豆銷售旺季就面臨着嚴重的運輸瓶頸,大豆經營業戶申請鐵路車皮十分困難,通過公路外運,又直接增加了銷售成本。
  專家認為,東北大豆主産區普遍存在糧食倉儲設施老化、容積小,特別是大豆批發交易市場倉儲能力不足問題。近年來,雖然國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由於國家重視銷區糧食物流平台建設,而對産區糧食物流平台建設投入力度相對較小,致使東北大豆流通體系建設仍然處在較低水平上,不能滿足保護價收購及國有倉儲需要。
  據悉,目前東北大豆銷售主要由小商販經營,個體商販已經成為大豆進入市場的主渠道。小商販在收購中很容易壓價,使農戶的經濟效益受到損失。
  在有限耕地資源的限制、相關品種種植效益比價優勢及進口大豆佔據市場價格優勢之下,黑龍江今年大豆播種面積仍在下降。即使通過國家政策、提高單産來維持總産等手段擴大國産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由於産區大豆運到沿海成本太高、遠沒有直接在港口進口大豆收益高,市場還是會更多傾向於選擇進口,國産大豆對於市場影響的力度將逐漸減弱。

  [相關鏈結]

  拿什麼拯救中國大豆産業?

  [第一現場]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降至“冰點”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芝加哥小麥大豆齊跌 2012-03-07
中美簽43億美元大豆貿易訂單 2012-02-17
益海嘉裏被指用轉基因大豆破壞中國油脂産業鏈 2012-01-08
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公布 2011-11-29
國際炒家借中國需求推高大豆價格 2011-11-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