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官方和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降,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已加速放緩,需要採取更多刺激性的政策予以支持。
5月份官方PMI從4月份的53.3大幅下降至50.4,低於接受道琼斯通訊社調查的10位經濟學家所預期的中值51.5。其中9位經濟學家的預期值都高於50.4。與此同時,5月份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8.4,低於4月份的終值49.3,也低於5月24日發布的預覽指數48.7。
經濟學家&&,由於海外需求和國內投資疲軟,因此在下半年扶持政策發揮效力前,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於第二季度觸底。
在疲軟的中國官方PMI數據公布後,一些亞洲股市、貨幣以及歐元走低。不過中國大陸股市和國債轉而走高,因投資者預計政府將採取進一步的刺激性政策來支持經濟。
申銀萬國證券經濟學家李慧勇稱,隨着經濟硬着陸的風險上升,中國政府應當推出更多政策來穩定經濟,越快降息越好。
與此同時,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李煒對PMI的大幅下降有所懷疑。他稱,鋻於4月份其他數據整體疲弱,因此當月較高的PMI數據令人懷疑;不過經濟狀況疲軟是確定無疑的,而刺激措施所發揮的效力可能要到8、9月份才會在數據中有所反映。
與官方PMI數據形成對照的是,5月份滙豐中國製造業PMI連續第七個月低於50,顯示製造業活動萎縮。
一些經濟學家&&,滙豐中國製造業PMI更可信一些,因為該數據的統計更好地考慮了季節性因素,而且採集的小企業和私營企業樣本較多。研究機構凱投宏觀在研究報告中稱,滙豐的PMI指數更能體現製造業的總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