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這片先富起來的土地上,人們都説“資金如水,投資如渠”,也只有如此方能滋潤着年復一年的興旺。可同樣擋不住的是溪流之中,泥沙俱下:一些人打着投資的牌子,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騙取銀行貸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擁有18家公司、總註冊資金4.443億元的浙江傑邦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傑邦控股)就是後一種。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得知,這家公司通過虛假廣告、偽造假合同、甚至威逼恐嚇的方式,欺騙成百上千的群眾將自己手中的房子抵押出去。更可怕的是,許諾高額利息吸納進來的大量資金並沒有用於實業,而是被少數人揮霍一空,甚至變成了他們進出澳門時的賭資。
經記者初步統計,目前傑邦控股缺口達7億多元。這其中不僅涉及到中國建設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杭州銀行、中財拍賣等金融機構,還有數百戶家庭的房子被其抵押給銀行或者出資方—他們當中一大批是退休職工、下崗工人,還有不少身患癌症的病人。
傑邦公司人去樓空
5月29日,艷陽高照,初夏的杭州綠意醉人。然而,坐落在杭州紹興路87號的傑邦控股卻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前後大門緊閉,院落中央停放着一輛破舊的巴士,這棟六層的樓房如今是空無一人,只有一位上身赤膊的男士坐在馬路旁的門衛室裏。原本公司門口兩側的“浙江傑邦控股集團中共黨支部、工會委員”的牌子早已不見蹤影,而臨近馬路一側的公司名稱標識“浙江傑邦”四個大字同樣斑駁不堪。
唯有擺放在進口處的兩個一人高的瓷瓶告訴大家,這裡曾是擁有十多個下屬子公司的浙江傑邦控股的總部所在地。
“主要行業涉及房地産、旅游、酒店、金融、傳媒、商業、能源、製造(電梯、LED、節能燈、安防産品)等領域。歷經10餘年的奮鬥發展,目前傑邦集團總資産逾5億。”在傑邦控股在原來的宣傳冊上,“生命不息,發展不止”被當作公司的座右銘。
通過查閱工商資料發現,這個以饒應彪為首的家族企業的確擁有紙面上的“輝煌”。
原來,除去註冊資本1億人民幣(其中饒應彪8500萬元)浙江傑邦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之外,在傑邦控股下屬的17家公司中,由饒應彪擔任企業法人代表的公司是七家。
這七家是浙江誠邦擔保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浙江傑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普天旅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都是3000萬元),浙江傑邦進出口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00萬元),浙江大鴻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註冊資本3580萬元),浙江隆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傑邦房地産代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都是500萬元)。
註冊資本3000萬元的建德金隆擔保有限公司和杭州森源物資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800萬元)的法人代表為饒應宏,此人係饒應彪親哥哥。
同樣有兩個企業的法人代表權落在饒應彪從小送人的親弟弟林觀春手上,即杭州景府物資有限公司和杭州普天煤炭有限公司,兩個公司的註冊資本分別是2000萬元和1000萬元。
剩下的公司中,有一家原法人代表是饒應彪的妻子周蓮芬,即註冊資本為2000萬元的杭州傑旭物資有限公司,不過饒、周二人離婚後被轉到了傑邦控股一名員工章一明手中。而建德千島湖假日酒店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和杭州傑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的法人代表為杜琳凌,據知情人士透露傑邦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杜琳凌與饒應彪關係曖昧。
除了浙江城建培訓中心(註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傑邦控股的債權人是盛志友之外。最後的兩家企業—杭州金功實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00萬元和杭州豪匯實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50萬元),法人代表均為傑邦集團的員工。方勇鑫係傑邦控股公司員工,陳東棟則是公司副總經理。
可自從2012年3月饒應彪和杜琳凌被杭州市公安機關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控制之後,不僅有債權人前來要債,更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士經常圍堵在紹興路87號打、砸、搬東西。
受害群眾惶恐無助
在杭州汽車南站對面秋濤路266號一棟二層的小樓內,記者碰到了前來尋求法律援助的陳曉蘭,這位今年59歲的卵巢癌患者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位於中山南路55個平方米的房子被抵押給了之前從來不認識的張孟麗手裏。
“去年12月初,我突然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自稱張孟麗,直接問我怎麼回事,到期了還不還錢。如果還不還錢,那就請交房子。”陳曉蘭回憶説。
陳曉蘭還以為是騙錢的直接回復了一句,“張孟麗,我不認識”就挂了電話。過了幾天,陳曉蘭卻又收到了來自區人民法院的傳票。
看到起訴狀上,自己夫婦和浙江傑邦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被告的情景,陳曉蘭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據陳曉蘭回憶,2010年的時候,經朋友介紹傑邦控股公司的副總杜琳凌找到他們,以幫助她解決家庭困難為由,提出可以借她的房子用一年,只要傑邦能在銀行抵押貸款用於企業大發展,即支付給他們家庭一定的報酬。
為了説服陳曉蘭,杜琳凌拿出傑邦公司“輝煌”的宣傳冊,還請他們夫婦去傑邦公司參觀。“看到傑邦公司又是酒店、又是能源公司的簡章,我真的動心了。”陳曉蘭説。
2010年10月28日,陳曉蘭同傑邦公司簽訂了一紙合同,以每月收取1萬元的方式允許傑邦公司拿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100萬元,為期一年。
陳曉蘭告訴記者,之所以簽了這個合同,還在於當時家裏的確困難。自2000年患上卵巢癌之後,每年花費在治病上就高達數萬元,這讓本就持杭州市困難家庭救助證的陳曉蘭苦不堪言。
“就是借一年給他們拿去抵押。傑邦那麼大的公司,應該沒有問題。”陳曉蘭沒有注意到,當她從傑邦手裏拿回自己的房産證時,在附記一欄寫着:“他項權利摘要:他項權利人張孟麗,債權數額1000000元,登記時間2010年10月28日。
就在5月28日,同一天來尋求法律援助的還有李一平和陳英。
李一平,是主動&&傑邦公司的。原來,2011年6月,女兒殘疾、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及李一平大兒子找了個對象。“結婚急需錢呀,我們找銀行貸款。可銀行説我們夫妻兩人的退休工資才4000元,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兒子的同學説傑邦能提供貸款,《每日商報》上還有廣告,我就找到了他們。”李一平告訴記者。
接待李一平的是傑邦一趙姓員工,他將李一平帶到了杜琳凌面前,杜告訴他可以貸款30萬給他,每月利息1分。但有一個條件,必須將他家位於中山中路的60多平方米的房子抵押權借傑邦公司一年。
同陳曉蘭不同,1948年出生的李一平是從浙江某電視台上看到傑邦公司出問題的報道才意識到自己的房子出問題了。今年年初,一則浙江傑邦房地産代理公司工人發不出工資的新聞引來“小強熱線”關注,結果發現整個傑邦公司都被人追債的情況。
“隨後,我每天都去傑邦討房子。可就是見不到饒應彪他們。”陳一平説。這個時候,他的房子的他項權利人徐某打電話給他了,請他盡快還錢,否則就要收房子了。
相比較而言,陳英的遭遇最悽慘。1945年出生的她,將46.87平方米的房子抵押權以每月8000元的價格借個傑邦後,僅僅收了幾個月的錢後,即碰上了傑邦出問題的局面。這個時候,房屋他項權利人就不斷催她還錢,甚至請來黑社會騷擾他們,“堵門、寫大字報、用膠水粘門鎖,毆打我丈夫,害得我們過年的時候都不敢回家,躲在小姐妹家裏。”陳英説。
事實上,陳曉蘭、李一平和陳英並非個案,就在秋濤路由被抵押的受害人自發組成的辦公室的墻上,記者一共看到了接近80多戶的家庭。
“這還是僅僅我們知道的一部分,可能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受害者法律援助小組的一位張姓志願者告訴記者。記者注意到,就是這80多套房子,抵押款項達到了1.2億多元。而且,其中絕大多數房子價格在100萬元以下。
“100萬元以下,即意味着在杭州這些房子面積不大,家裏估計也不富裕。”上述志願者説,“可就這麼一套可憐的房子,難道就被人這樣騙走?因為這個事情,他們當中好多人已經家破人亡了。”
廣開渠道瘋狂吸金
如果説陳曉蘭、李一平和陳英還或多或少知曉一些情況的話,那麼,在受害人當中還有不少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傑邦抵押房子的。退休老人郭益中就是如此。
80歲的郭益中,家裏唯一一套65.39平方米的住房,因徒弟在2009年初向饒應彪借款30萬元(月息4分),每月支付1.2萬元,已付了一年利息,並於2010年初歸還30萬元本金情況下,傑邦公司不但沒有歸還房産證,而且隱瞞事實真相,偽造老人的筆跡繼續將房子抵押給出資方。
“這個案子當中,很多受害人之所以將房子抵押權出讓,除了受到利益的誘惑之外,還在於一部分人以為自己抵押的房子是傑邦抵押給了銀行,他們當中不少人文化程度較低,根本不清楚他項權證是個什麼概念。”上述張姓志願者告訴記者。
事實上,傑邦確實利用人們輕信這一點。
“一上來就拿出廣告,説傑邦公司如何實力強大,甚至拿出一些紅頭文件,然後告訴這些人他們可以在全國很多地方有地産。”陳英説。
而對那些不太輕易上鉤的,他們還有另外的對策。
據受害人閔春香介紹,一開始她不願意,傑邦公司的趙姓員工告訴她,可以試用三個月。就在這三個月,傑邦公司會準時給她打款,三個月滿後主動結束了“試用期”,提出歸還房産證。結果,閔春香不僅續簽了合同,甚至在幾個月後又借款100萬元給傑邦公司。
在選擇抵押貸款出資方上,傑邦也是“五花八門”。不僅有包括諸家金融機構,還有一個個人出資方。其中一些個人出資方,甚至還通過銀行委託代理。
記者了解到,除了拿別人的房卡,騙取抵押貸款之外,傑邦公司還用多種渠道吸納資金。
“傑邦公司內部組織嚴密,分工明確,除了副總杜琳凌負責做他項權證外,還有一個財務部經理負責偽造假報表,偽造假合同,金融部則負責吸收公眾存款,一個集團副總經理負責跑銀行貸款。”原傑邦公司一內部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據記者了解,公眾的存款一般是以月息(3-9%)的方式來吸取,而銀行方面這主要靠做項目。
初步統計下來,在傑邦控股案件當中,僅僅是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的出資人受害人就達到9236.9萬元。另外,還有很多人沒有報案,而且金額更加的龐大,為42970萬元。譬如年初“小強熱線”中採訪的鄒姓受害人,即放款7500萬元給傑邦公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報案。
“很多受害人,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水網。他們通過熟人加熟人,最終將資金匯到少數人手裏,再轉到饒應彪的賬上。”上述原傑邦公司一內部員工周報記者。譬如,在饒應彪的老家建德,有一人借款的總額是9000萬元,即是多人積聚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案件中,杭州市的多位幹部亦牽涉其中。
而銀行和金融機構方面,記者查到的資料顯示,杭州銀行保俶支行起訴的金額為860萬元,還有2149萬元即將起訴;浦發銀行求是支行1300萬元,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1669萬元,溫州銀行杭州分行670萬元,民生銀行300萬元;建設銀行吳山支行5000多萬元。另外,2011年12月,浙江中財拍賣行有限公司也被騙4000萬元。
那麼,這高達數億的資金到哪出了呢?據傑邦一位員工吐露,饒應彪自己曾交待他們一個部門的好處費就有4000多萬元。而且,可以知道的2011年,饒應彪還曾到澳門豪賭過,“輸贏在一億元以上”。
非法吸儲終落法網
見過饒應彪的人,都説這個出生在杭州建德的人的外表一點也不奸詐,甚至有點老實木納。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通過種種手段吸走了數以億計的資金。
但是,知情人士吐露,饒應彪從事非法融資其實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其早在2006年就夥同杜琳凌、王阿花等人進行吸取公眾存款,以放高利貸為目的。2008年,王阿花因無力償還,詐騙3000多萬元,被紹興市中級法院判處無期徒刑。”
據這位人士介紹,通過關係逃脫的饒應彪,不僅沒有收斂,相反膽子越來越大,結果造成了今天的惡果。
據介紹,目前杭州市公安局是以非法吸儲為由逮捕饒應彪和杜琳凌的。但在不少受害人看來,他們的做法更應該是金融詐騙。
一位受害人就告訴記者,2011年底,杜琳凌明明知道傑邦公司無力還款,還是許以高額利息的做法先後從陳某某和吳某某那裏騙得2500萬多元,至今本金利息分文未還。
需要説明的是,在這次案件中,不少受害人還將矛頭對準了銀行。
有受害人甚至懷疑,有些銀行為了自己跳出來,還故意給別人設下陷阱。“我甚至懷疑是銀行為了自己脫身,就要求傑邦繼續騙人以還上自己的爛賬。”一位受害者猜測。
據了解,已經有不少抵押權方已經全面起訴抵押方。有意思的是,作為本案共同的受害人,他們當中一些人並不起訴饒應彪,直接將矛頭對準房東。“我們並不認識饒應彪,而僅僅是看到了借款合同,就簽字了。”一位出資人告訴記者。
實際的情況是,記者在所有出資人和房屋抵押人的借款合同看到,合同最後都附注了這一條:該款項打入饒應彪某某銀行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