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備受關注的全聚德集團所屬個別企業廢棄油脂被不法分子轉賣事件,全聚德集團公司日前&&,對所屬個別企業對廢棄油脂回收企業清運資質審查不到位、監管不力深感內疚,並就此向社會公眾致歉。
據北京市朝陽區法院介紹,公訴機關指控稱,2004年至2011年10月間,犯罪嫌疑人王多好從北京全聚德三元橋店、奧運村店收購鴨油及廢棄油脂,後將所收購鴨油轉賣給炸薄脆游商,將所收購廢棄油脂轉賣給他人。
網民普遍認為,不法商販在7年的時間裏從全聚德收購廢棄鴨油並轉賣牟利,全聚德集團難辭其咎。網民呼籲盡快健全餐廚廢棄油脂的處理機制,在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時,任何企業都不能有“免死金牌”。
全聚德難辭其咎
廢油被轉賣地溝油事件一經曝出,全聚德上述兩家門店負責人做出回應稱,店裏當時以為是與一家有收購廢油資質的公司簽署的協議,但直到警方介入後發現,王多好用全套偽造資料欺騙店家。
對於全聚德“被騙”的説法,一些網民&&懷疑,作為地溝油的原料“供應商”全聚德難辭其咎。全聚德不能只淚汪汪地以“受害者”自居。
一篇署名喬志峰的網絡帖子説,小販欺騙全聚德的手段,其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無非是“能拿來蓋有紅章的各種資質證明”而已。現在辦證刻章易如反掌,全聚德難道就沒有想到審查一下各種資質證明的真偽?事發後,全聚德&&,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已派專人到新油脂處理廠實地考察,並與廠家建立“收回條”制度,收到廢油後廠家將與店裏核對數目。難道,全聚德以前賣鴨油根本沒到廠家考察過,也沒有核對過數目?這到底是小販太狡猾,還是全聚德太傻太天真,抑或是“裝傻裝天真”?
名企更應重誠信
網民認為,全聚德作為我國歷史上最悠久的老字號品牌之一,傳出這樣的新聞,還是讓無數消費者失望不已。雖然全聚德自己沒有被曝光使用地溝油,但是,地溝油問題對於全聚德而言,已經完全超越了地溝油防治本身。此次事件也拷問着百年老店的誠信問題。
署名“tlg_湯先生”的網民説,偌大一個全聚德何以被小販欺騙?小公司為求生存到處打誠信牌,而出了名的大公司誠信反在缺失。署名“一炮手語錄”的微博也説:全聚德是一家大型知名企業,自然不會不懂得餐廚垃圾和廢棄油脂資源化處理的規矩,自然不會不懂得向個體戶出售鴨油及廢棄油脂的嚴重後果。但他們是明知故犯。那麼一點點蠅頭微利,他們竟然也要撈取。
上述署名喬志峰的網絡帖子還分析説,事情果真如全聚德説的那麼簡單嗎?小販王某7年間持續從北京全聚德三元橋店、奧運村店等店收購廢棄油脂,轉賣給他人用於製作地溝油。如此長的時間跨度,不止一家門店淪陷,難道全聚德就沒有一點警覺?這裡邊存在管理漏洞毋庸置疑,至於是否存在“內外勾結”似乎也未可知。
全聚德何以淪為地溝油源頭?署名“財經論道”的微博分析説,除了其內部管理存在漏洞,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政府部門監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食品安全沒有“免死金牌”
網民認為,全聚德作為中國的“金字招牌”,在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時,照樣不能有“免死金牌”。網民呼籲,食品安全大於天,呼籲盡快健全餐廚廢棄油脂的處理機制,必須要有懲治食品安全問題的嚴刑苛法。
署名張欣的評論文章説,我們見過的從盛到衰的商家何止千家萬家,不要以為百年老店就有免死金牌,如果處處失守,死得一樣難看。但願全聚德能夠痛定思痛,守住這份曾經的輝煌,這份文化的光芒和沉澱,這份人心所向。而不要最終成為一句俗語:沒了全聚德,難不成就沒烤鴨吃了?
署名“楊甜甜girl”的微博説:全聚德“地溝油事件”的背後不就是法律太寬鬆太有情了嗎?歐美國家在食品監管方面的嚴格條例值得我們學習。
署名“那山人這居士”的微博説:“監管!監管!還是監管!!所有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沒有監管或監管不力(造成的)。監管強硬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