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膠囊發酵14股中招多只基金中槍
2012-05-30   作者:李新江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毒膠囊”事件短暫的平息並未能讓機構投資者松一口氣,隨着上周末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通報 “不合格”膠囊名單,14家A股上市公司被指涉“毒”,包括嘉實、博時和長城等多家基金公司躺着“中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隨着醫藥食品類個股頻頻爆發安全問題,曾經的機構熱門板塊也成為“地雷股”集中地,令重倉其中的機構陷入窘境。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指出,這迫使基金公司更多地參與到公司治理中去。

  “毒膠囊”事件發酵

  時隔一個月後,公募基金公司最終未能在“毒膠囊”事件中松一口氣。上周末,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告了鉻超標膠囊劑藥品的抽檢結果,通報的“不合格”名單顯示,15家上市藥企或其子公司榜上有名,其中,14家為A股上市公司,其中不乏基金重倉股 .
  統計數據顯示,華潤三九係波及公募基金最多的上市公司之一,包括光大保德信優勢配置、嘉實主題新動力、景順長城精選藍籌 、嘉實穩健 、大摩華鑫資源優選和國投瑞銀核心企業等均在今年一季度末進入該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諾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兩家公司扎堆布局西南合成 .
  其中不少涉“毒”上市公司係基金獨門重倉股 。截至今年年末,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持有天方藥業 310萬股,為該公司第三大流通股股東;大摩華鑫多因子精選也獨門重倉亞太藥業 .
  不少上市公司隨後&&,“毒膠囊”事件將不會嚴重影響到公司的經營活動。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該事件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有繼續發酵的可能。
  實際上,在一個月前,多數公募基金人士受訪時認為“毒膠囊”事件帶來的影響有限。華南某基金經理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曾&&,雖然毒膠囊事件影響惡劣,對整個行業是一件非常大的負面事件,但是由於涉及上市公司非常少,機構參與的也非常少,沒有引發連鎖的恐慌反應,股價就沒出現恐慌性的暴跌。在通化金馬最早捲入“毒膠囊”風波時,也並沒有公募基金“踩雷”。
  然而隨着“毒膠囊”事件突然發酵,包括嘉實、博時、長城和諾安等大中型基金公司已被牽涉其中。

  基金投資決策受衝擊

  公募基金近年來一直不斷增加對上市公司的調研,其中醫藥行業向來是公募基金調研的重鎮。頻頻遭遇地雷股衝擊後,公募基金的選股壓力更大。
  以華潤三九為例,去年四季度期間,博時、建信、民生加銀和長信等多家基金公司曾前往實地調研,而在去年期間,前往白雲山A、西南合成等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機構也不在少數。
  “除了實地調研之外,基金公司應該嘗試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上市公司的研究工作,這還包括參與上市公司治理事宜。”北京某基金研究員昨日受訪時指出。
  “由於單純地做財務投資,A股市場的公募基金髮展14年來多是基金經理搭配少數研究員,研究範圍能夠覆蓋的上市公司數量與投資公司數量十分不匹配,而且實地調研的多是考察經營數據和發展戰略,調研信息的質量也參差不齊,給個股投資踩雷埋下伏筆。”上述基金研究人士指出。
  隨着個股風險在增大,也倒逼基金公司以股東身份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事宜。“鵬華基金聯合耶魯大學推舉格力電器董事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隨着上市公司管理層向職業經理人轉變,機構投資者能夠在董事會層面有一定的影響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壓力沒山大 毒膠囊企業不怕 2012-05-29
舌尖上的“中國毒膠囊” 2012-05-28
修正藥業陷毒膠囊銷售停滯 資金鏈或斷裂 2012-05-23
毒膠囊事件,法院為何不立案? 2012-05-21
淘寶差評機制何時用來對付毒膠囊 2012-05-1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