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大規模投資穩增長蘊藏巨大風險
2012-05-28   作者:張茉楠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進入5月以來,內外需疲軟態勢進一步顯現。為防範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風險,一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速啟動,據媒體報道,一些下半年的項目被提前到上半年,穩增長政策開始加碼。
  根據世行測算,改革開放30年中國年均9.8%的增長率,除了有2至4個百分點是全要素生産率貢獻外,其餘6至8個百分點來自於投資貢獻。投資率如此之高,與我國長期資本利用率低、需要更多資本注入有很大關係。這些年來,由於投資的宏觀收益下降,實現高增長必須依賴更高的投資比率,然而,投資主導的增長模式直接導致的是産能過剩和結構性錯配。高投資不僅造成投資消費失衡,加劇産能過剩,也不可避免地與高風險相伴,“投資—債務—信貸”正在形成一個相互加強的風險循環。如果産能擴張是建立在信用擴張基礎上,生産過剩危機就必然會引起非常大的金融風險。
  近兩年投資迅速增長,資金主要來自銀行信貸,導致銀行貸款規模急劇擴張,帶來銀行資本充足率和資産質量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同時,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功能衍生的鉅額流動性,也成為滋生房地産資産價格膨脹、通貨膨脹和債務膨脹的誘因。
  無法遏制的投資衝動也導致巨大的地方債務風險。由於對經濟增長的“膜拜”,投資自然對地方政府有極大的激勵作用,無論是土地財政還是地方融資平台,其最後的去向都是進行基礎設施及相關産業投資。許多地方政府不惜突破規劃,過度負債經營。金融危機期間,為刺激經濟而採取的積極財政政策,使得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規模大幅擴張,數量從2008年的2000個左右升至目前的1萬個左右。與此同時,在地方政府投資衝動和鉅額債務壓力下,地方融資平台債務急速膨脹,而其中銀行業承擔了大部分融資責任。由於大量的資金被配置到效益較低的項目中,杠桿率高、現金流不足以及貸款集中度風險變得越發突出。
  控制不了投資擴張和項目投資衝動,就很難控制銀行信貸。目前預計,包括高速公路、高鐵等在內的在建投資項目計劃總投資數額可能巨大,投資的粗放擴張必然導致銀行資産負債表再度膨脹,投資貸款、各地方融資平台沉澱的鉅額債務,以及通過銀信合作流向“表外”的信貸,都可能潛藏較大的不良資産風險,增加金融業系統脆弱性,這可能在未來幾年帶來新一輪銀行不良資産上升。
  當前,面對經濟下行的趨勢,穩增長政策不應着眼於做加法,靠財政杠桿啟動大規模投資。實際上,財政刺激更應該做減法,要從總量上降低稅負成本,刺激微觀主體的經濟活力。以減保增、以減促加,才可能避免陷入新的“風險循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靠大規模投資穩增長蘊藏巨大風險 2012-05-28
[經參時評] 重塑“美國製造”別拿中國説事兒 2012-07-17
博時基金頻踩地雷 投研能力遭投資者質疑 2012-05-26
擴內需 穩增長 促轉型:1700億元中央投資傳遞3信號 2012-05-26
我國將累計投資500億元優先保護水質較好的30個湖泊 2012-05-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