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變身日用品
2012-05-23   作者:記者 趙瑞希/深圳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一把傘,收捲起來儼然就是一顆翠玉白菜,而打開後,傘面白綠相襯,十分清新,在結構和形狀上與正常陽傘相似,還具有防UV、防風等功能。“沒想到文物還能變成遮陽傘,這麼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很特別,也很好玩!”在第八屆深圳文博會上,台灣館中&&故宮博物院展區的一把白菜傘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這把翠玉白菜傘是根據&&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翠玉白菜設計出來的,獲得了去年首次舉行的根據國寶進行商品設計的國寶設計大賽的金獎。它的設計者當時還只是一個即將要上大學的17歲女生。”&&故宮博物院博物館商店與餐飲服務總經理何春寰告訴記者。
  何春寰告訴記者,在&&故宮博物院,僅翠玉白菜的衍生品就多達204種,去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2億元&&&,十分驚人。記者在文博會&&故宮博物院展區就看到了公交卡、項鏈、挂飾、文具夾等諸多翠玉白菜衍生品。
  而實現走向市場化的文物並非僅限於翠玉白菜,何春寰説基本上&&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所有文物都有衍生品,去年,所有文物衍生品的銷售額共計8.8億元&&&。
  “故宮中的寶貝太多了,實際上我們還沒有完全學會怎麼好好地利用它,開發的空間還很大。我們正在通過國寶設計大賽和圖片授權、品牌授權、合作開發等機制,借由年輕人的各式各樣設計的産品化,把傳統文化傳遞到生活中。”何春寰説。
  第一次逛文博會的康先生在台灣館買了不少東西,而在&&故宮博物院展區,他又將一雙青花瓷環保筷收入囊中。他説,“感覺上,台灣館的東西更實用,更大眾化一些。其實,通過日常的東西,可以讓我們了解這些文物的來歷以及那段歷史,對於傳播傳統文化非常有幫助。”
  實際上,最初&&故宮博物院文物衍生品也僅限於紡織品、複製品等,但最近十年開始嘗試與各種産業合作。何春寰認為,&&故宮博物院衍生品市場的繁榮源於跨界、跨業、跨領域合作,透過創意,讓那些碰不着、摸不着、生活中也用不着,只能擺在玻璃櫃裏的文物變成現代人生活中具有各種功能的日用品。
  “通過商品這個媒介,把博物院裏的文物帶進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裏面。如果這些商品的文化含金量高,它就具備了承載文化、傳播文化的功能。”何春寰説。
  “文物”變身日用品,果真叫好又叫座。第八屆文博會開幕首日,&&故宮博物院展區的銷售額就超過了5萬元人民幣。“希望有興趣和我們合作的廠商到文博會現場來看看市場對這些産品的反映,我相信會大大增強他們投資合作的信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價格倒挂:日用品比奢侈品更堪憂 2011-03-23
對日用品"只求最貴"背後的心態 2011-02-25
降日用品關稅或成戰通脹新手段 2011-02-22
韓國嚴控物價措施促日用品價格下降 2011-01-25
半年內丹東口岸對朝日用品出口或將下滑 2009-12-0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