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15日晚間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截至4月份末,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為255888.21億元,較3月減少605.71億元。這是今年以來外匯佔款首次出現負增長。 “央行上周末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前應該已知曉了外匯佔款的數據。”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對於未來的預期,趙慶明稱,不排除下半年偶爾出現月度新增外匯佔款為負的可能性,而這也和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密切相關。 儘管海關總署10日發布的外貿數據顯示,4月進口大幅下降導致貿易順差從3月份的53.5億美元擴大至184.2億美元。不過,趙慶明指出,海關統計的貿易商品流和資金流未必有一一對應的關係,也就是説,4月份通過貿易渠道形成的外匯佔款增加未必就很多。目前,人民幣匯率波動劇烈,市場主體對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態度分化明顯,相當一部分市場參與者認為人民幣短期內存在貶值的可能,這對進出口收付匯産生重大影響。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此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在2011年四季度連續3個月負增長後,從2012年1月開始,新增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再次轉正。其中3月外匯佔款新增1246.36億元,回升至千億以上的增長量。 實際上,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外需萎靡以及國內資産價格上漲乏力等因素影響,外匯佔款高位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千億級水平的增長或將是常態。平安證券預計,2012年外匯佔款在2萬至2.5萬億左右,較2011年下降三分之一。 不過,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貨幣研究中心主任周宇&&,我國現階段進一步擴大QFII額度,意味着政策層面有放鬆跡象,以平緩資金流出。因此,未來外匯佔款的情況還有待觀察。 澳新銀行則&&,中國的外匯佔款數量已經在今年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這意味着未來的“降準”空間較大,如果延續目前的外匯佔款趨勢,央行可能需要再降準1.5%至2%,相當於大約三次降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