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某國際環保組織透過檢測中國品牌乃至全球最大茶葉品牌“立頓”在華的産品,把茶葉中的“禁用農藥”和農藥殘留問題曝光,讓業界和消費者的神經緊繃。昨日,本報記者採訪事件中的關鍵方還原事件背後的博弈。對於採用了“歐盟標準”對聯合利華的中國産品進行拷問,該環保組織&&人解釋是希望揭示問題。對此,有業界質疑當中存在貿易壁壘成分。
一問:環保組織為何用歐盟標準? 記者注意到,報告中立頓的所有指標確實都沒有超出國標限值,有些甚至遠遠低於國標的限制規定。但是作為下結論的依據,該環保組織多次引用的是“歐盟標準”,這是怎麼回事呢? 對此,該環保組織的項目主任王婧對本報記者&&,接受送檢的第三方實驗室的檢測方法按照中國的國標來檢測的,但同時也對200多項農殘進行了掃描並給出數據。 “對照其他國標的標準,中國的標準還有不完善的地方。由於歐盟體系稍微完善,所以我們也就把歐盟標準、國家標準一起列在了一份比對的表格中來。” 記者留意到,事實上,這已經是一個月內該環保組織第二度向國內市場的茶葉“發難”了。4月
11日,其發布的《2012年茶葉農藥調查報告》聲稱包括吳裕泰、張一元、天福茗茶在內的九個茶葉品牌共計18個茶葉樣本上農藥殘留問題嚴重。 王婧批評,目前國內的茶葉企業都在用國標來説事,以“推卸責任”。“但是要知道在中國的國標中,幾百種農藥只有20多種得到了規定。”她説:“我們希望揭示問題,那就是茶葉種植環節有大量農藥使用,企業必須重視。”
二問:事件是否涉及貿易壁壘成分?
“我會&&不解,同時希望社會各界正確理解。”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早前透過一份通報質疑該環保組織把“農藥殘留”和“農藥超標”概念混淆,引發茶葉消費恐慌。“一直以來都是玩這招。”昨日,一位本地茶葉行業資深人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先找個所謂第三方把産品檢測個遍,然後外國再提高標準就順理成章。” 歐盟近年對中國茶葉的“農殘限量”可謂獨家關照。2011年9月、12月,歐盟分兩次&&法規,強化對中國輸歐茶葉的口岸抽檢力度。目前,中國茶葉必須通過歐盟指定口岸的進入,歐盟將會對10%的貨物進行農藥檢測,如果該批貨物被抽中檢測還要實施100%抽樣檢測,最重要的是,措施只針對中國。 昨天,記者在中茶協官方網站讀到的一篇介紹透露,截至目前由於歐盟的農殘新標準已增加至227項,導致輸歐茶葉屢屢碰壁,我國茶葉面臨嚴峻的市場衝擊。儘管我國是全球最大種茶國,但佔國際份額不足一成。
三問:我國“兩套”標準在打架?
昨日,禁用農藥居然有規定殘留限值的問題也引發外界關注,到底制訂農藥使用禁令的農業部,以及規定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衞生部有沒有自相矛盾呢? 以滅多威為例,農業部公告它是一種違禁農藥,但在衞生部頒佈的標準中規定最大殘留限量為3mg/kg,而歐盟最大殘留限量是我國的1/30。 對於記者提出的這個情況,聯合利華早有準備。“脫離了殘留具體的量來討論是不可取的,這就是我們和該組織的分歧之處。”聯合利華的一位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説,關鍵是要看量。 “我們已經選那些土壤殘留量比較少的土地,儘管這個是很難的一件事。”聯合利華上述負責人&&,中國不少土地確實存在農藥殘留的情況,因此公司對供應商都是精挑細選的,每種産品的供應商一般只有兩三家。 “除非把茶樹種在溫室裏。”上述茶葉行業資深人士説,農藥在環境中不是單一存在的,因為茶樹長在山上,農藥噴到了其他作物後有可能通過水和空氣遷移。目前我國的標準是在抓“主流”,監控那些常用的農藥。 不過,王婧對本報記者&&,該環保組織不排除採取繼續抽檢等方式關注這個議題,直到看到大企業“立即行動起來”減少農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