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正午,四川盆地的氣溫漸漸升高。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中山大道,蜀中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蜀中制藥)大門口人少車稀,幾位保安警惕地對進出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查問。
自毒膠囊事件爆發以來,蜀中制藥以近乎封閉的姿態來應對人們的質疑。唯一一次回應是在央視曝光次日,其辦公室經理宣稱“産品自檢合格”。
然而,4月19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膠囊鉻超標名單中,蜀中制藥的阿莫西林膠囊赫然在列,這家企業也因此被四川省食藥監局立案調查。
該公司使用的問題膠囊從何而來,其頻頻低價中標又是如何做到的?隨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逐漸深入,蜀中制藥鮮亮的發跡史背後,諸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浮出水面。
膠囊來源之謎
4月19日,國家食藥監局的一紙公告否決了蜀中制藥此前“自檢合格”的説法:蜀中制藥生産的阿莫西林膠囊(批號111102)鉻含量達7ppm,超過了2010版《中國藥典》規定的“每千克含鉻量不超過2毫克”。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局次日查封了蜀中膠囊劑生産場所,並立案調查。
此番涉事的膠囊究竟來自何方?截至昨晚(4月25日),四川省食藥監局仍沒有調查結果。
蜀中制藥的一份簡介稱,公司在德陽的生産基地佔地180余畝,4個主體車間中,二綜合車間擁有24條空心膠囊生産線等,可産膠囊150億粒。
而早在2005年,四川蜀中藥業集團董事長安好義斥資數千萬元,在河南安陽內黃縣建設河南昊海公司。昊海官網信息顯示,公司具備120億粒空心膠囊以及1800噸明膠的生産能力。
蜀中制藥的空心膠囊是德陽生産的,還是來自昊海藥業,或者來自其他渠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了一份蜀中制藥
《2006年度會計報表附注》,應付賬款一項顯示:四川蜀中藥業集團河南昊海藥業有限公司的金額為2125959.47元。蜀中制藥《2007年度會計報表附注》顯示,昊海是蜀中制藥的子公司,蜀中制藥持有昊海31%股權。此外,應付賬款按主要客戶來劃分,昊海藥業是其前十名客戶——蜀中制藥與昊海的關聯交易金額超過1500萬。
安好義曾公開&&:“50粒的阿莫西林,蜀中除了原料之外的成本可以降到6毛錢,而很多企業可能要9毛錢。自建膠囊廠能把膠囊劑的生産成本至少降低20%。”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採訪昊海藥業,但該公司在官網上公布的幾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低價之謎
記者獲得的權威資料顯示,蜀中制藥在2000年的營業收入只有1906萬元,到2010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9.3億元(被媒體報道為20億元),上繳稅金也從135萬元暴增至5457萬元。如今,蜀中制藥擁有國藥準字品種200多個、六大劑型。其中包括阿莫西林膠囊、蓋克感冒膠囊、復方板藍根顆粒、氨咖黃敏膠囊等八個普藥拳頭品種,也因此,蜀中被稱為“普藥大王”。在業界看來,蜀中制藥還是出了名的“低價殺手”。
2009年中藥材大幅上漲之後,蜀中制藥的基藥産品在四川、安徽等地,以國家指導價的1/4~1/3中標。2010年8月30日公布的一批中標結果顯示,蜀中制藥10g、20袋規格的板藍根顆粒中標價為2.35元,而國家指導價為10.8元。
人們對蜀中制藥低價之謎的興趣,還在於早年安好義控股下的四川生物化學制藥廠的“假藥救災”事件。
刊登於1998年10月7日人民日報的
《救災藥品中查出假劣藥品》報道稱,四川生物化學制藥廠生産的諾氟沙星膠囊970605批號為不合格産品,且摻有其他化學物質,判定為假藥。責成四川省衞生廳吊銷該廠該品種的生産批准文號,並沒收假藥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同時責令該企業停産整頓。
2011年4月,蜀中制藥中藥GMP還曾被收回。蜀中藥業經歷半年停産整改,於去年10月重獲中藥GMP證書。代價是一張630萬元的罰單——據稱是四川省對醫藥企業處罰最大的一筆。
2012年3月,四川省基本藥物集中採購服務中心官網發布的《關於停止採購部分上網藥品的通知》顯示,因截至2月29日未補充合格資質,蜀中制藥香砂養胃丸、藿香正氣水等兩款藥品取消挂網,醫療機構不得再採購。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02年至今因産品質量問題,蜀中制藥近40個批次藥品被各級監管部門通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