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實體經濟不僅僅是製造業
2012-04-23   作者:趙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強化“實體經濟”是時下一個很熱的説法,也是一些地方政府最容易聽得進去的説法之一,因為單從字面上來理解,似乎就和地方政府多年養成的“GDP數字偏好”搭牢了,也和“區域競爭力”等頗具忽悠效應的概念搭牢了。因為地方政府都很清楚,這塊最能出GDP數字。
  然而,究竟什麼是實體經濟?從一些專家建議到某些政府決策行為,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一種簡單化的傾向,這便是把實體經濟簡單地等同於物質生産部門,甚至簡單地等同於製造業。一提強化實體經濟,首先想到的便是擴大製造業,而將服務業尤其與大眾消費緊密&&的服務業降到次要地位。似乎製造業或整個工業可以撇開服務業的支撐“先行一步”,似乎製造業可以離開金融證券等“虛擬經濟”行業獨自發展?這是一種誤解與誤導。誤解的是對實體經濟的界定,誤導的則是政府的産業政策。
  什麼是實體經濟?權威的解釋是,“指關乎貨物與服務實際生産的那一部分經濟,是與金融市場買賣活動&&在一起的那一部分經濟相對應的經濟活動。”現實世界的“直接生産活動”涵蓋了三大類有形與無形産品的生産,分別為物質産品、精神産品和無形的服務。實體經濟實際上包括了所有這三大類産品的生産與流通等各個環節。這些環節之外的經濟活動,才被歸入虛擬經濟之列。後者説通俗點就是直接經營金錢的那一部分經濟,是以錢生錢為主業的經濟活動。進而就一國國民經濟部門分類來看,實體經濟既包括工、農、商與交通、通信、建築等物質生産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産品的生産和服務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虛擬經濟僅包括金融、證券和房地産買賣等少數幾個行業。
  如何強化實體經濟?美國自金融危機以來的提法與做法頗具參照意義。美國官方所説的實體經濟以及所要強化的,是除去房地産市場和金融市場之外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最主要且得到特別而明確強調的行業,不僅包括了製造業、進出口貿易和商品批發與零售等業,更包括了教育和研發等知識創造活動。比如奧巴馬政府2009年宣布且一直在力推的“美國復興與再投資計劃”,明確將政府建築和居民家庭節能改造以及教育列入優先支持的計劃。2012年奧巴馬《國情咨文》,則提出以減稅支持小企業發展,尤其是服務業的小企業。
  反觀國內,時下不少地方政府以強化實體經濟為名,多半在行製造業鋪攤子與粗放式擴張之實。進而淡化區域經濟發展已經形成的瓶頸,尤其是服務業和基礎教育瓶頸。其中服務業領域,單是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的滯後和物流與人流阻滯的日漸惡化,所導致的經濟效率損失就難以計數。而服務業尤其是面對大眾消費的服務業的發展滯後,極大地制約着國內消費。在此情形下,假借強化實體經濟之名繼續在工業上鋪攤子,勢必導致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的缺口拉得更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釋放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是關鍵 2012-04-20
實體經濟受累房地産 多地樓市預期微調 2012-04-19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基 2012-04-18
金融創新要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 2012-03-29
值得高度警惕的幾個實體經濟指標 2012-03-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