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城兩村莊80%村民制膠 稱架口大鍋即可
2012-04-20   作者:權義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4月15日,問題膠囊事件被媒體曝光。河北省衡水市學洋明膠蛋白廠(以下簡稱學洋明膠)涉嫌將工業明膠充作藥用明膠,賣給浙江新昌多家膠囊企業製成膠囊。
  就在當天,學洋明膠突發火災,事後查明,是公司經理宋訓傑為了銷毀證據而縱火。目前,包括宋訓傑在內的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公安、質監等部門共查封這家企業的産品200余噸。

  號稱“北方最大明膠廠”

  明膠是阜城當地的傳統産業,以前都是一家一戶小作坊,最輝煌時曾有200余家。由於污染整治,最近剩下的不足60家,近幾年才出現一批較大企業,包括學洋明膠和成大明膠。
  2011年8月,阜城縣政府籌劃明膠工業園項目,“園區建成後,每年將生産工業明膠2.7萬噸,年産值近10億元”。當時的材料披露,“學洋明膠和成大明膠的銷售收入都在3000萬元以上。”
  在通往學洋明膠的馬路上如今依然能看到宣傳牌,宣傳牌上的“中國明膠工業基地”字樣甚是醒目。
  學洋明膠成立於1980年,前身是阜城縣明膠總廠和阜城縣第一明膠廠。該公司的宣傳材料,自稱是“北方最大的明膠和蛋白的生産廠家”,除了工業明膠之外,還生産阿膠、黃明膠、熱溶膠、骨膠等。

  23歲的“家族二代人物”

  河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前天發布消息稱,截至17日,阜城縣公安機關已抓獲涉嫌生産銷售假劣産品的學洋明膠蛋白廠犯罪嫌疑人8名,公安、質監等部門共查封這家企業的産品200余噸。
  8名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其中1人是涉嫌縱火的學洋明膠廠經理宋訓傑。據當地村民介紹,23歲的宋訓傑是家族的二代人物。其父宋海新有兄弟4人,此前從家族式小作坊開始做起,漸漸做大。如今,學洋明膠已是阜城縣最大的明膠廠,堪稱“龍頭企業”。當地村民稱,學洋明膠做大之後,宋訓傑家人已不在村內居住。
  在學洋明膠內,洗皮車間就有兩個封閉車間和一個露天車間。記者估計,這裡至少有100個洗皮池,而一般小作坊內只有2個洗皮池。
  在洗皮車間內,記者看到的工作記錄的&賬最後顯示為“3月8日”。幾瓶半瓶的礦泉水,擺放在操作&前,瓶壁上挂着水珠。有目擊者稱,火災發生時,車間裏工人正在上班。工廠東北角一個架子篷搭建的庫房裏,零散堆放着4處廢皮革,兩輛拖拉機停在旁邊。廢舊的皮革,是學洋明膠的主要原料。
  這些原料,大多是皮革的下腳料。據村民介紹,全是從皮鞋、皮衣或制鼓的皮革削下來的廢料,拉回來時大多是成碎末的皮子。

  一口大鍋就能生産明膠

  學洋明膠的背後,便是前宋村。記者在村口看到,製成的明膠放在一個個篩網狀木托盤上,疊在路邊晾曬,不時有幾輛拖拉機拉着滿載的明膠出現在入村的馬路上。
  當地村民稱,古城鎮前宋村、後宋村兩個村莊幾乎80%的村民都從事制膠業。村民只需架上一口大鍋,就可以從事制膠工作。一位作坊老闆告訴記者,建一個作坊成本在10萬元左右。
  村外的作坊工地一個連着一個。不過,這些作坊已在16日就被阜城縣府政府組織人員搗毀,鍋爐和洗皮池都成了廢墟。當地村民對媒體記者格外警惕,大多對學洋明膠將工業明膠當做食用明膠出售避而不談。
    前宋村外隨處可見黑色的明膠廢渣,鋪放在田地中或路邊,這些如黑泥般的明膠廢渣發出如雞糞一樣的臭味。“曬乾後就會有人來收的,至於收廢渣的人拿去幹什麼就不清楚了。”一位正在攤着廢渣的村民説。有媒體稱,這些廢渣被人收取拿去做化肥,也做雞飼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毒膠囊事件要謹防行業性潰敗 2012-04-20
毒膠囊門:應追究涉事官員“監管瀆職罪” 2012-04-20
三問“毒膠囊”事件 2012-04-20
“毒膠囊”事件呼喚藥品精細化監管 2012-04-20
鉻超標膠囊事件首批抽檢結果公布 2012-04-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