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皮革廢料熬製膠囊調查:持證藥企僅佔19%
2012-04-16   作者:陸志霖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4月15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節目以《膠囊裏的秘密》為題,曝光河北、江西、浙江等地一些不法廠商使用重金屬鉻超標的工業明膠生産藥用膠囊,這些問題膠囊已經流向藥品企業並被製成藥品銷售。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反復多次檢測確認,9家藥廠生産的13個批次的藥品中,所用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規定2mg/kg 的限量值,超標最多的達90多倍。

  工業皮革廢料熬製藥用膠囊

  “藍礬皮”生産的工業明膠被用於加工藥用膠囊。“藍礬皮”是從皮革廠鞣制後的皮革上剪裁下來的下腳料,價格相對便宜。央視記者調查發現,上百家藥用膠囊廠使用“藍礬皮”做原料。
  為有些藥品對人體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有較大的刺激性, 所以需要用膠囊包起來以便於服用, 膠囊作為藥品的重要輔料同樣也會被人體消化吸收。
  然而, 央視記者調查發現小小的膠囊裏卻隱藏着大秘密。
  儒岙鎮位於浙江省新昌縣, 是全國有名的“膠囊之鄉”,有幾十家藥用膠囊生産企業, 年産膠囊一千億粒, 約佔全國藥用膠囊産量的三分之一。記者調查發現,當地所産的膠囊出廠價差別很大,同種型號的膠囊按一萬粒為單位,價格高的賣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卻只要四五十元。
  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一名銷售經理向記者透露, 膠囊價格懸殊跟明膠原料有很大關係。其中便宜的明膠原料産自河北衡水一帶和江西省弋陽縣,是用價格低廉的“藍皮膠”製成的。
  記者在河北衡水市阜城縣一家名為“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裏發現,大量散發着刺鼻臭味的碎皮子四處堆放。這種碎皮子是“藍礬皮”,業內俗稱“藍皮”,是從皮革廠鞣制後的皮革上剪裁下來的下腳料, 所以價格便宜, 每噸只要幾百元。鞣制後的皮革通常被用來加工皮鞋、皮衣、皮帶等皮革製品,這些便宜的下腳料則被河北這間明膠廠收購。
  明膠原料廠將皮革下腳料收購來後, 先是用生石灰處理後的碎皮子進行脫色漂白和多次清洗, 使其變得又白又嫩, 看上去跟新鮮動物皮原料沒什麼兩樣。然後將清洗後的皮子放入直徑達三四米的熬膠鍋裏熬成膠液。熬出來的透明膠液經過濃縮、凝膠、乾燥、粉碎等工序, 就搖身一變成了淡黃色的所謂“藍皮膠”。
  這些“藍皮膠”隨後被賣給一些膠囊廠, 經過色素調色及化工原料清潔, 進行充分溶解後, 就成了加工藥用膠囊的膠液。膠液再經過半自動膠囊生産設備壓製成型, 最後通過切割整理, 便加工成了五顏六色的藥用膠囊, 並最終賣給藥廠生産膠囊類藥品。
  《中國藥典》規定, 生産藥用膠囊所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達到食用明膠標準。按照《食用明膠》行業標準,食用明膠應當使用動物的皮、骨等作為原料,嚴禁使用製革廠鞣制後的任何工業廢料。國家明令禁止工業明膠用作食品和藥品的原料,膠囊廠是明知故犯。
  江西省弋陽縣龜峰明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元向記者透露,該廠使用“藍礬皮”生産的工業明膠大量賣到浙江省新昌縣儒岙鎮用來加工藥用膠囊。為了“免責”,該廠還專門擬定了一個工業明膠購銷合同,合同中聲稱:廠方提供的明膠為“藍礬皮”加工的工業明膠,不得用於食用和藥用, 購買方如違反則承擔完全責任,提供産品的廠方不負任何責任。而願意與其簽訂這種所謂“免責條款”的藥用膠囊廠居然多達上百間。

  三種問題膠囊可能流入廣東

  “藍礬皮” 加工的工業明膠鉻含量嚴重超標,對人體有致癌風險。記者從市場購買的相關藥品送檢後證實,鉻含量最高達93.34mg/kg,超標40多倍。其中有三種膠囊已被納入廣東藥品陽光采購。
  由於皮革在工業加工鞣制時使用了含鉻的鞣製劑, 往往會導致鉻殘留,使用這種“藍礬皮”加工的工業明膠,重金屬鉻的含量一般都會超標。
  鉻, 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NA 造成損傷, 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並可能誘發基因突變。2010 版《中國藥典》明確規定,藥用膠囊以及使用的明膠原料,重金屬鉻的含量均不得超過2mg/kg。
  根據調查中掌握的線索,記者分別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藥店銷售的一些制藥廠生産的膠囊藥品進行買樣送檢。檢測項目主要針對藥品所用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反復多次檢測確認,9家藥廠生産的13個批次的藥品, 所用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規定2mg/kg的限量值, 其中超標最多的達90多倍(見表)。
  羊城晚報記者查詢發現,2009年廣東藥品陽光采購中,青海省格拉丹東藥業有限公司生産的腦康泰膠囊(0.3g*24粒)以每粒1.1 元價格中標,吉林省輝南天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抗病毒膠囊(0.3g*48 粒)以每粒0.3 元中標。而以超低價在多地基本藥物招標中中標的四川蜀中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阿莫西林膠囊在廣東一些鄉鎮的基層衞生所也會經常使用。
  被曝光的修正藥業高級副總裁王之光則回應稱,央視記者送檢的藥品批號顯示,其生産日期在新國標實施之前,此前鉻含量並未納入檢測範圍。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解釋不合理:“根據規定,新藥典實施前生産的藥品,在新藥典執行後只有半年的銷售期,半年後不允許銷售。”
  受事件影響,昨日晚間,修正藥業官方網站被黑,無法打開。而黑客則在上面留言: “我的爛鞋子被你們拿去做膠囊了麼? 現在只能光腳路過……”

  市場混亂 監管缺位

  有批文也並不意味着規範生産,央視曝光的浙江新昌卓康膠囊廠就持有生産批准文號。
    藥用膠囊,業界一般稱為空心膠囊。
  2001年1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司《關於空心膠囊有關問題的批復》(藥管注函[2001]9號)明確規定,按《仿製藥品審批辦法》有關規定,對藥用空心膠囊按藥用輔料進行管理。儘管如此,藥用膠囊市場仍十分混亂。
  據悉,國內藥用膠囊市場約有一半份額被中小企業佔領。按照有關規定,生産藥用膠囊必須核發批准文號。記者查詢國家藥監局數據庫發現,國內已獲生産批文的相關企業只有83 家。而在浙江新昌縣,尤其是儒岙鎮,相關企業最多的時候曾達到300多家。
  同時,有批文也並不意味着規範生産。央視曝光的浙江新昌卓康膠囊廠,就持有生産批准文號———“國藥準字F20050022”。國內一些不法廠商在藥用明膠中摻入部分劣質工業明膠已是存在已久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一次對藥用輔料進行摸底調查還是在2004 年。當時,對上海、北京、天津、廣東等11個省市的550多家藥企使用藥用輔料的情況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我國已經制定並公布的藥用輔料標準佔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用輔料總數的比例還不到30%。調研還發現一個問題:專業生産藥用輔料的廠家少,市場上唱主角的多是化工、食品企業。550多家藥企所使用的輔料中,來自持有藥品生産許可證的制藥企業的僅佔19%。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9藥廠13各批次藥品所用膠囊重金屬鉻超標 2012-04-16
浙江新昌查封問題企業膠囊 業內稱低價係主因 2012-04-16
吉林輝南天宇藥業回應“毒膠囊”:符合當時國標 2012-04-16
藥用膠囊廠用工業明膠作原料續:加工人員被控制 2012-04-16
國家藥監局:嚴肅查處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企業 2012-04-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