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能環保雙失控 出口稀土得到什麼
2012-04-09   作者:曹開虎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江西全省稀土行業多年的利潤,還不足以治理贛州一地的稀土開採污染。
  “贛州的書記跟我講,贛州開採中重稀土導致的污染治理需要380億元。”昨日,在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成立儀式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説,“我就不知道贛州稀土開採這幾年獲取的利益是不是比這個還多。”
  事實上,380億元的天價治污成本,已經超過了贛州市所在的江西省稀土全行業多年累積的利潤。江西省工信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利潤較上年增加近4倍的2011年,該省稀土行業全年利潤僅為65億元。
  污染嚴重、治污成本極高絕不是贛州一地的情況,而是困擾全國稀土行業的重大禍患。
  “最近我去調研了稀土行業,環境污染問題讓我非常揪心,過去青山綠水現在變成了禿山。”蘇波説,“經過整頓,多年來稀土行業濫採濫挖、供大於求的狀況初步改觀,我只能説初步,現在濫採濫挖、無證開採、無計劃開採還大量存在。”
  披露稀土治污成本,贛州還是第一例。雖然稀土開採嚴重破壞環境之事在國內早有共識,但如何治理以及治理所需資金,從未有過權威説法。
  中國稀土儲量僅佔世界總儲量1/3,卻供應着全球稀土使用量的97%;美國等國家自身也擁有很大的稀土儲量,並且也曾經是主要的稀土出口國,近年來卻不出口甚至不開採。
  與此同時,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環保理由屢遭國外質疑,在此背景下,統計並且公布稀土行業的環保代價也許是一個負責任的選項。

  開採冶煉招招“有毒”

  由於多年來“黃金”只賣“白菜價”,中國稀土行業也許真沒掙到多少錢。
  在2009年前,因為價格低廉,全國稀土行業一直利潤微薄。自2010年起稀土價格大漲,該行業才開始真正賺了一些錢。
  江西省工信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底江西省稀土企業51個,全年稀土主營收入329.2億元,同比增長139.8%;利潤65億元,同比增長493.5%;增幅環比下降33.4個百分點;稅金27.1億元,同比增長227.1%。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去年在贛州調查稀土濫採濫挖現象時,找到一處剛剛被政府關停的私人稀土礦,礦場周圍因為長期的化學藥劑污染,寸草不生。
  據蘇波介紹,如今開採的工藝有了改進,植被保護下來了,但仍是兩三米挖一個洞,向洞內注入化學藥劑,以獲取稀土。過去是注入草酸,現在用硫酸銨,但都是有毒的化學藥劑。
  “開採1噸的稀土氧化物需要注入7~8噸的硫酸銨。硫酸銨長期留在地下,這不是定時炸彈嗎?如果流入地下水怎麼辦?”蘇波説。
  除了原礦開採這一環境破壞最大的環節,中游的冶煉分離環節對環境也有很大破壞。由於環保設備不全,有的工廠甚至沒有環保設備,分離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學元素也會對空氣、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我也去過許多地方調研,有一些哪像個企業——就是個小作坊,一點不像樣子,根本沒有規範的設計,哪是現代化的工廠。”工信部另一位官員告訴本報。
  不僅是在贛州這樣的中重稀土産區,以包頭為首的北方輕稀土産業對環境的破壞同樣非常嚴重。
  直到目前,全國最大的稀土企業包鋼稀土依然沒有通過國家的環保資質審核。環保部去年11月和今年4月6日公示兩批“符合”與“基本符合”環保要求的稀土企業共56家,包鋼稀土兩次落榜。

  産能環保雙雙失控

  稀土行業環境污染為何會如此嚴重?除了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缺失之外,行業管理處於半失控狀態也難辭其咎。
  “作為協會的會員單位,你們不應該去購買非法生産的稀土礦。”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會長干勇在昨天的會議上對155家會員單位説,可是這種勸誡卻沒有實際意義。
  工信部上述官員透露,目前行業指令性計劃産量只有10萬噸左右,但是去年各地報上的總産能高達39萬噸,即便不排除有企業為了今年獲得更多指標有所虛報,仍然大大超過了總量控制上限。
  造成産能和環保雙雙失控局面的一部分原因,在於大規模存在的“私挖濫採”現象。
  包鋼稀土一位高層對本報抱怨説,現在環保限制的都是守規矩的企業,對於那些私挖濫採的小企業、小作坊並沒有起到限制的作用。
  南方一家大型稀土生産企業高層也認為,體制內企業在行業內所佔的産能只是一小部分,但卻受到最嚴格的監管,“一些非法企業甚至連公司法人都不存在,幹個半年就撤銷掉了,私挖濫採打遊擊,根本監管不到。”
  在他看來,冶煉分離企業産能過剩,供大於求嚴重,近兩年來由於利潤的刺激,大量企業私開冶煉廠,原有開採企業特別是原來不被批准的企業還不斷地擴大産能。
  “越整頓私採反而越多,這確實是非常嚴峻的問題。”該企業高層説。
  在他看來,目前的環保核查打錯了對象:“對國家批准的體制內企業吹毛求疵,私挖濫採的倒不用通過環評。過去20多年來造成的污染都由現在企業來承擔,我們這些合法企業投入了大量財力人力,還歷史的欠賬。”

  限制出口:環保不只是藉口

  稀土的環境污染其實牽涉着國家的稀土出口戰略抉擇,也是國際稀土貿易爭端的一個關鍵。
  自去年開始,中國加大了對稀土行業的整頓力度,引發了國際稀土價格大漲,同時也招來國際貿易爭端。
  目前美國、歐盟、日本已着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
  此外,也有一些國家正在重啟稀土開採。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目前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一些企業都陸續進入稀土行業。
  幹勇透露了一組數據:目前國外36個國家250多個公司在運作406個稀土項目,有35個項目進展較快,雖然大多項目不可能馬上見效投産,但至少大約有5個公司將很快參與到稀土市場的國際競爭。
  此外,張安文認為應該調整稀土出口策略,比如一些輕稀土元素如鐠釹不應該再提為戰略資源,這些資源儲量非常大,而且鐠釹對下游工業拉動很大,拉動下游幾十、上百倍的增值,對稀土的出口控制主要還是應該放在中重稀土上。
  但無論如何,中國稀土開採的環境代價是不爭的事實。據蘇波介紹,目前國營稀土開採回收率為60%,一些民營企業回收率僅40%,濫採濫挖的更是低至5%。而且目前尚沒有很好的技術來解決污染問題。
  “所以,我們保護環境是真真切切的,是政府的責任,絕不是國外所説的那樣,歐盟的官員説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只是以環境治理為藉口,我非常不讚同他的説法。”蘇波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