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藥集團內鬥升溫 澄清會議來去蹊蹺
2012-03-29   作者:陳時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自成功拿下中信醫藥並登陸“A+H”股的上海醫藥,剛剛風光了半年,其後卻經歷多事之秋。
  去年5月,上海醫藥成功 “吞下”中信醫藥,而這一收購的背後推手就是時任副總裁的葛劍秋。據悉,葛加盟上藥伊始,就被定義為呂明方的左膀右臂,專門負責兼併重組業務。
  如今上藥內部頻頻地震,葛劍秋27日在其微博上直言:“一年多來的擔憂終於不幸成為現實,雖然早有準備,但還是沒有預料到會在這個時點、以這樣的方式塵埃落定。呂明方董事長在位與否雖還在迷霧之中,但如果他黯然退場,將標誌着上藥市場化改革進程的終結。”
  呂明方的去留一事的確讓外界如同霧裏看花。昨日,上藥董秘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向 《每日經濟新聞》確認,呂董事長並沒有被免職,仍在其位。蹊蹺的是,昨日多家媒體紛紛接到所謂上藥方面公關“召開發布會澄清此事”的參會邀請短信,而後經上藥方面的核實,並無專項會議,並指短信“別有用心”。

  蒙在迷霧中的“罷免”風波

  25日夜間,有接近上藥方面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董事長呂明方或因為一些舊事已被大股東上實集團宣布免去職務。很快,這一消息迅速在公司股吧及媒體層面擴散。
  而就在這一消息公布的兩天前,葛劍秋在其微博公布了其在去年6月末提交的辭職信內容,並解釋稱是因為 “據確切消息,上藥集團某些人仍在散佈本人於收購中信醫藥交易中收取賄賂數百萬元,無奈之下特公布去年七月辭職時遞交的兩份信函,以正視聽。”
  此前葛劍秋曾向《每日經濟新聞》&&,去年5月自己被一封來自上藥內部高層寄出的舉報信給激怒。該匿名舉報信中聲稱 “上海醫藥對中信醫藥的收購溢價PE倍數達25倍,定價之高,有國有資産流失之嫌”,並暗示葛劍秋借此收購自肥腰包,收受賄賂。
  根據此前媒體援引上藥內部人士的説法,呂明方或遭到撤職下&處理的原因正是因為 “獨斷專行”和“用人不察”,後者或直接指向呂對葛劍秋的“縱容”。
  然而對於如此重大的傳聞質疑,上藥方面在過去幾日卻顯得異常安靜,截至記者發稿時,也無公告披露。
  更為詭譎的是,有相關人士以上藥方面的名義邀請了多家業內媒體,&&會進行相關事宜的澄清。而這一消息後經上藥方面的否認,並&&這是個別人別有用心的做法。“29日上藥將召開董事會會議,發布年報”,但對於會否借此機會澄清免職風波,上藥方面並無回應。

  葛劍秋笑談上藥“國企作風”?

  曾供職於外資投行的葛劍秋向記者笑言,“現在上藥處於一個十字路口,過去這些國企的風氣已經幾次對上藥的發展産生了掣肘。如果這種風氣佔了上風,企業甚至會有倒退的危險。”葛曾坦言。
  雖然目前呂明方是否業已免職尚無最終定論,但從一些蛛絲馬跡似乎可以看出,上藥方面對於此事的處理態度十分謹慎。
  前述上藥董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天上藥的確有會議,但是這會議是審計委員會的公司內部會議,不是像短信上所言的。呂董還在正常上班,我們公司也一切運營正常,而且我們馬上發布年報,我們的業績大家都能看到。” 而當記者多次詢問呂明方是否前來參加這一內部會議,對方均未作答。記者多次致電上藥董秘,對方也以開會為由,婉拒了採訪的要求。
  這位工作人員解釋道,“程序上任何人員變動,尤其是涉及董事長這一級別層面,如果有更替或者新的任免,肯定會提前召開股東大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上海醫藥8000萬美元設立北方&& 2012-02-10
上海醫藥原總裁貪腐一審被判死緩 2011-11-09
上海醫藥股東增持980萬股 2011-05-23
上海醫藥“淡定”以對“舉報門” 2011-05-20
上海醫藥稱舉報事件不影響H股掛牌 2011-05-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