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信託營業模式不清晰 衝刺IPO成敗存疑
2012-03-23   作者:記者 趙東東/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在沉寂18年之後,中海信託IPO或將重啟信託業A股上市之旅——從1994年至今,信託業上市公司只有安信信託和陜國投A兩家,期間雖有多家信託公司表現出上市意向或意欲通過借殼實現間接上市,但最終都未變成現實。
  對於中海信託能否成功上市,業界分歧很大。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信託業存在的營業模式不清晰、信息披露有待加強等問題將為其上市帶來負面影響。

  業績和資産管理規模並不突出

  2月1日,證監會IPO預披露新政實施,在數百家申報企業名單中,中海信託赫然在列。信託界業內人士對此高度關注,若中海信託能夠成功上市,將為其他公司進軍資本市場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
  資料顯示,中海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國有非銀行金融機構。其前身為中海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公司註冊資本為25億元,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分別佔95%和5%。
  據了解,早在2008年2月,中海信託就曾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國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正在接受中信證券的輔導,但此後一直未有顯著進展。而中信信託借殼安信信託申請被否,北方國際信託借殼ST四環也以失敗而告終,更是為中海信託IPO蒙上一層陰影。截至3月15日,證監會發行監管部IPO申報企業表顯示,中海信託仍為之前披露時的初審狀態。
  北京一家信託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向記者透露,證監會判斷企業能否上市的一個標準就是商業模式,此前監管層對信託公司的商業模式有看法,但在銀監會把信託定位為財富管理平台後,尤其是在“一法兩規”&&以後,信託業發展正在逐步規範完善。他還&&,證監會態度轉變有一個過程,因此對中海信託IPO持謹慎樂觀態度。
  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趙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中海信託在業績和資産管理規模上並不突出,中海信託IPO對於信託業而言不具有代表性。
  數據顯示,中海信託2010年凈利與營收分別為5.22億元、8.13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20%。而在2009年,中海信託凈利與營收同比下滑26.83%、22.20%,分別為4.34億元與6.59億元。同時,中信建投證券發布信託行業報告顯示,2011年中海信託營業收入10.2494億元,同比增長26.05%,凈利潤6.7億元,同比增長28.45%。而在2011年,信託業利潤總額達298.57億元,增長率高達88%。

  上市或為緩解凈資本壓力

  對於一般企業而言,成功上市意味着融資渠道拓展和企業影響力擴大。而對於信託公司而言,在監管層對凈資本的嚴格限制下,通過上市融資增加資本金,可以將資産規模進一步做大做強。
  由於以往融資類銀信合作業務佔比過大,並規避信貸監管政策以表外資産向企業融資,引起監管層關注。為限制融資類業務並防範背後風險,監管層於2010年9月&&了《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將信託公司的信託資産規模與凈資本挂鉤,並通過對凈資本的約束來對信託公司的業務進行風險約束。
  根據《辦法》規定,凈資本是指根據信託公司的業務範圍和公司資産結構的特點,在凈資産的基礎上對各資産項目、表外項目和其他有關業務進行風險調整後得出的綜合性風險控制指標。而信託公司凈資本不得低於人民幣2億元,不得低於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且不得低於凈資産的40%。
  由於大量融資類銀信合作和房地産信託等高風險系數業務存在,包括中融、湖南信託在內的眾多信託公司爭相增加註冊資本金。2011年12月,中海信託再度增資擴股,註冊資本金由12億元增至25億元。
  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稱,在信託業資産規模快速增長時,很多信託公司凈資本存在缺口,限制業務進一步拓展。當股東不能及時配股或定向增發,上市融資將會成為緩解壓力有效途徑。他還&&,信託公司上市可以持續補充資本,同時,股東股權也會增值,股東應該會大力支持。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心,信託公司上市後會把從資本市場募集的資金進一步用於自營投資,而自營收入在信託公司的總收入中佔了較大比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信託公司的上市計劃。

  核心業務模式有待明確

  儘管近幾年信託資産快速增長,信託公司利潤大幅提升,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信託業發展中諸多問題將為中海信託IPO打下一個問號。
  趙揚告訴記者,從1994年安信信託和陜國投A上市以來,信託業經歷多次清理和整頓。而從2001年《信託法》頒佈到2007年,信託業處於恢復階段。儘管目前資産達5萬億元,但其發展還是主要依靠和銀行合作,項目多為融資類通道業務,産品銷售也依賴銀行渠道。
  “2007年主要做銀信合作和證券投資類項目,之前側重基礎設施建設,而在2008年後又轉向房地産信託,業務重點不固定,信託公司沒有形成一個核心業務模式”,趙揚説。他還&&,缺乏核心業務模式和盈利不可持續性成為制約信託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上述券商分析師則對記者&&,信託業在過去兩年業績增長很快,但受嚴格監管政策影響,預計信託資産增速將放緩。同時,房地産信託的集中兌付期到來,預防和化解兌付風險將成為一大考驗,監管層對信託公司上市也會更謹慎。
  據了解,2009年監管層叫停信託公司新設證券投資賬戶,2010年限制銀信合作,2011年對房地産信託實行事前報備限制總額,2012年則叫停票據信託和同業存款,監管力度層層加碼。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信託資産規模達48114.38億元,比上季度末大幅增加7136.65億元,投向房地産行業資金餘額達6882億元。國泰君安發布研報稱,2012年房地産信託兌付高峰已到,預計全年房地産信託總到期規模為2000億元,到期規模為2011年的4倍,房地産業面臨着巨大兌付規模,房地産企業與信託公司共同承擔巨大壓力。 
  這位券商分析師還對記者稱,信託要義為“受人之托,代人理財”,很多信託財産實際持有者委託信託公司進行投資管理,具有一定私密性,而信託公司上市則需要披露財産來源,和信託本身功能有相悖之處。因此信託公司上市還應妥善解決信息披露問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宏大爆破IPO避開敏感期 關聯銷售存隱憂 2012-03-14
一汽轎車被疑鋪路IPO 夏利或出局整體上市 2012-03-13
IPO造富背後:創投市場亂象叢生? 2012-03-09
IPO高速造富 創投市場暗流涌動亂象叢生 2012-03-09
城商行IPO審核標準仍在協商中 2012-03-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