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召回制度即將落地
汽車企業回歸質量原點任重道遠
2012-03-16   作者:記者 陸文軍 孫濤/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資料照片
    今年2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缺陷汽車産品召回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據透露,《缺陷汽車産品召回管理條例》已經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意味着這項事關汽車質量安全的重要立法工作,已經離消費者越來越近。

  國內汽車召回制度“升級”

  早在八年前,汽車業內人士、全國人大代表曾慶洪就曾以“建議中國實行汽車召回制度”的提案出現在公眾視野。那時候,中國汽車保有量還遠遠沒有像現今那麼龐大,人們對汽車召回的名詞還略感陌生。但今年2月初,由國務院法制辦發布的《缺陷汽車産品召回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使得汽車召回被重新提上日程。醞釀了整整八年的制度即將在眾望中落地,八年的奮戰和磨合究竟能否讓這一制度落地生根?
  關於這次《條例》,多方均理解為是汽車召回的一次徹頭徹尾的“升級版”。“從這次徵求意見稿裏可以看出,召回內容明顯擴大了。”在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系副主任吳景看來,幾次修訂都有不同的補充,這回的新稿進步還體現在不再區分國內還是國外的生産商,均採取一視同仁的措施。因為徵求意見稿裏還明確説明,在中國市場上銷售汽車的國外企業也同樣納入到監管範圍。
  《條例》中其他的亮點也引起了各方解讀。按照《條例》規定,“汽車生産經營者確認汽車産品存在缺陷,應立即停止生産銷售進口存在缺陷的汽車産品,並實施召回。拒不對缺陷産品實施召回,情節嚴重的可直接吊銷相關許可。”家在上海的劉先生説:“以往幾乎看不到這種嚴厲的處罰,但這次似乎&&出政府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的決心。”此外,對於已經換過三次私家車的劉先生來説,這次《條例》中“任何人可以投訴汽車産品可能存在的缺陷”的規定也是對作為車主較為有力的保障。可見,懲罰力度的提升對於消費者來説是一種無形的保障,背後也是對汽車召回的不斷細化。
  上海一汽車4S店的店員王先生認為,《條例》給進口車的銷售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因為按規定,汽車廠商應建立並保存有關汽車産品和汽車産品初次銷售的車主信息記錄,保存期不得少於10年。如果未按照規定保存有關汽車産品車主信息記錄的,最高可收到20萬元的罰款。
  據悉,由於多方的呼籲,有關汽車出廠時隨車裝備的輪胎也被納入到生産者負責召回的範圍。因為輪胎對於整車來説,是非常重要的配件,維繫着車主的安全。另外,隨之公布的汽車三包也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政府有關部門保護汽車消費穩步健康發展的決心”。

  執行難題必須突破

  “企業的責任,永遠是為了消費者。制度只是一個方面。”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諮詢部副主任范強&&,在整個消費者投訴的案件中,近幾年汽車消費一直佔據着極大比例,“汽車社會如何走向安全化和人性化”成為一個值得全社會思考的問題。
  根據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汽車投訴1.6805萬件,同比增長了19.2%,再創投訴量的新高。在所有汽車消費的投訴中,質量安全問題佔54.7%。“幾乎涵蓋了汽車及零部件質量、合同問題和售後服務問題的所有領域。不僅如此,合資品牌與進口車的投訴均有所增加。”
  范強&&,儘管投訴率如此之高,但是企業投訴處理的效率卻極不相稱地偏低,有積極和良好反饋的企業佔據很小比例,投訴流程繁瑣、反復投訴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消費者投訴中還反映了不少問題,比如汽車檢測機構少、檢測費用昂貴、檢測時間長、相關標準不完善,也使得消費者難以掌握有利的維權證據,消費者更是由於“舉證難、求償難,維權難”而重重受阻。
  “作為現代人,車成了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也就意味着你我在車這個空間裏停留的時間將會延長。”在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一位人士看來,未來即將成為全球第一汽車王國的中國,必將迎來全城皆車的時代,汽車生産數量的飆升必將對汽車質量産生巨大的考驗,“這是一個永恒的矛盾,加上消費者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勢必對質量的要求更加苛刻。因為在出行問題上,安全蓋過一切。”
  作為全球車業大國,現實中的矛盾還遠不止如此。如何執行?誰來監督?單獨的第三方檢驗機構誰來負責?這些都成為人們認為《條例》或許存在“落實難”的重要理由。“儘管《條例》劍指汽車廠商,但監管問題卻落在了政府的肩上。政府也將承擔一個裁判員和監督者的角色,要知道這並不好做。”上海財經大學産業經濟學研究生吳昊認為,事實必將證明,這些與汽車消費相關的法規政策是我國構建一個龐大汽車社會的重要基石,夯實基礎,才能推動汽車社會更加人性化。

  讓企業回歸質量原點

  汽車業內專家鐘師説,我們要慢慢學會回到質量這個原點。不能否認的是,對汽車問題的漠視今後或許給汽車企業帶來巨大而沉痛的代價。這次《條例》面向公眾徵求意見,意味着這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即將成為汽車召回的明確指導,但是另一方面也在為汽車廠商提醒:事前重視質量,而不是事後彌補。
  “儘管幾乎所有出廠的汽車都存在或大或小的質量問題,但這不能成為放鬆質量監管的理由。”許多專家認為,即將&&的《規定》,或許會給未來的汽車市場帶來全局性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就是,汽車企業開始把精力逐步轉移到售後服務上。因為企業一旦不能按照現行的規定受理投訴,或及時召回問題車輛,這所引發的對整個企業的信譽和品牌的打擊是巨大的。所以,任何一個廠商都必須警惕地對待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採取及時有效的召回手段和規範的召回流程。
  但是,我國企業也身在其中。“這種隱形的挑戰是巨大的,考驗着一個企業的良心,但如果能夠處理得當,對於企業的價值塑造來説,將會是一個全新的境界。”吳昊認為,通過嚴格的召回制度,可以規範召回程序,同時對中國汽車企業建立自己的品牌是個好機會。
  事實告訴我們,即便是對細節苛刻至極的日本依舊要面對全球車主的質詢,因為我們還記得豐田章男面對公眾時落下的眼淚。這也讓我們對汽車召回有了更深的體會。據了解,去年,我國共實施缺陷汽車召回85起,召回缺陷汽車182.75萬輛,同比增長55%。未來這個數字將會有怎樣的變化值得我們期待。
  在車業大國的道路上飛奔的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面對汽車,召回制度僅僅是下游,真正解決問題我們還需要比照國外成熟的經驗,逐步往源頭上走。這個源頭就是質量。因為質量維繫着兩頭,一頭是企業的品牌和良心,一頭是消費者的信任和安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汽車召回 豐田被質檢總局點名 2011-03-07
豐田汽車召回忽略中國市場 2011-01-30
豐田就汽車召回繳罰金3242.5萬美元 2010-12-22
質檢總局公布神龍汽車、一汽馬自達汽車召回公告 2010-08-16
汽車召回管理條例爭議待解 2010-07-2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