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交鋒]交通擁堵費之爭
2012-03-12   作者: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凌軍輝 李志勇 陸文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全國兩會期間,一些委員提案建議“徵收擁堵費”,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深圳交警有關負責人近日也&&,公共交通網絡完善後將在中心城區收取擁堵費,引發公眾熱議。
  繳了養路費該不該再收交通擁堵費?開徵擁堵費能緩解交通擁堵嗎?……圍繞一系列相關疑問,代表委員激烈爭論,深入剖析。

  擁堵費,該不該徵收?

  【焦點】面對城市擁堵問題,近年來不斷傳出征收擁堵費的聲音。對此,專家學者眾説紛紜,管理部門不置可否,一些市民深表憂慮。
  【觀點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代表:收取交通擁堵費是一種行政干預手段,長期來看,對於緩解交通擁堵應是有效的。此外,汽車尾氣是造成PM2.5的最大元兇,收取擁堵費對減少汽車出行數量有促進作用。從這兩個角度看,我贊成收交通擁堵費。
  【觀點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陳仲強委員:需要首先搞清楚造成擁堵的主因是什麼?是規劃、建設問題還是管理問題。如果管理部門總是用收費來解決問題,不僅加重群眾負擔,也是一種缺乏智慧和能力的“懶政行為”。
  【記者點評】收費只能抑制部分剛性需求,難以解決整個系統的問題。徵收擁堵費之所以備受質疑,除了缺乏法律依據和民意基礎,更因為沒有什麼管理智慧可言。

  收了費,就能管用嗎?

  【焦點】提出征收城市擁堵費者,主要理由是能夠大大緩解交通擁堵。事實上有這麼簡單嗎?
  【觀點一】南京大學教授高抒委員:徵收擁堵費可能導致不公。有錢人對收費並不敏感,開徵擁堵費勢必導致豪華車大行其道,影響社會公平。對於大量公務車來説,不管擁堵費多高,最後為其埋單的依然是公共財政。這樣看來,收費真正限制的可能只是部分普通車主。
  【觀點二】全國政協委員宋林飛:無論限號、限牌,還是漲停車費、收擁堵費,都只是調節出行結構,不能抑制出行總需求。當前,解決擁堵最緊迫的任務是進一步做好道路規劃、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基礎性工作,而非加徵擁堵費。徵收“交通擁堵費”是治堵的最後一招,不宜草率使用。
  【記者點評】從倫敦等城市的實踐看,徵收擁堵費會陷入一個怪圈:限行或收費——短暫緩解——需求猛增——供給不足——更多限行或收費。我們有我們的國情,收費不宜簡單“與國際接軌”,解決擁堵問題要靠“綜合治理”。

  如果收,該具備什麼條件?

  【焦點】對於京滬等大都市而言,或許擁堵費遲早“不得不收”。如果徵收擁堵費,一些關鍵環節不容忽視:在什麼前提下徵收?在多大範圍內收?
  【觀點一】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楊曉光:當前國內徵收擁堵費並非“最後的選擇”,時機還遠未成熟。不要光看到倫敦、新加坡、紐約等國外一些大城市收,那是因為人家的公共交通設施極為發達,加之老城街道狹窄,通過提高管理水平挖潛的空間已相當有限,才決定收擁堵費。反觀國內不少大城市,基本交通網絡尚不完善,交通管理、道路規劃等方面都大有潛力可挖。為什麼不在基礎建設、管理升級上下工夫,反而老想著在收費上學國外城市?
  【觀點二】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張傑庭委員:收取交通擁堵費肯定不能採用在路上設卡收費,要採取智能化徵收模式,否則只能是“堵上加堵”,到時又該怎麼辦?
  【記者點評】徵收交通擁堵費,是緩解交通擁堵的“最後一張牌”,只能是“不得不出”,而不應該是“主動去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關注]網民議交通擁堵費:治堵還需多管齊下 2012-02-24
徵收交通擁堵費應慎重 2012-02-10
緩解擁堵 收費不是治本之策 2012-02-10
蘭州車市低迷 受交通擁堵、油價上漲影響 2011-12-13
渠道擁堵股市跌 50隻新基批而不發 2011-12-13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