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鎳電池意欲轉型擴産鋰電池,對於做了多年鎳電池生産的江蘇海四達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四達)來説,轉型之路的難度或許要超過其想象。
據中國證監會網站信息,主板發審委定於3月7日審核海四達首發申請,其擬發行2200萬股,募資為22581萬元投向“年産3700萬Ah鋰離子電池及其管理系統技改項目”。
而招股書顯示,海四達目前鋰電池産能僅有900萬Ah,這也就意味着其募投項目産能達到後,將是其目前産能的逾4倍。而西南證券研究數據顯示,鋰電池在電動工具電池市場的滲透率2012年將達到69%,但增速僅約為8%。其擴張逾4倍的募投項目産能如何消化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轉型之問
招股書顯示,海四達自1994年設立以來,一直從事二次化學電池的研發、生産、銷售,主要産品為鎘鎳、氫鎳、鋰離子等小型二次電池,以及電池極板、電源管理系統等。
海四達現有動力型鋰電池年生産能力900萬Ah,鎳係電池及極板年生産能力逾1億Ah。而其中,鎘鎳電池對其業績貢獻非常之大。
2009年、2010年、2011年,海四達電源的鎘鎳電池銷售收入分別為10931.42萬元、17513.81
萬元、18379.41
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53.07%、60.65%、52.50%。另外,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海四達的鎘鎳電池貢獻毛利佔當期綜合毛利的比例分別為42.05%、53.60%和47.19%
而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鎘鎳電池存在被氫鎳電池和鋰電池替代風險。因此,海四達近年開始發展動力鋰離子電池。其招股書顯示,鋰電池於2008年第3季度開始批量投産,並於2010年11月達到800萬Ah産能,2011年底達到900萬Ah産能。
而此次募資22581萬元,亦是投向“年産3700萬Ah鋰離子電池及管理系統技改項目。
一向主營為鎳電池的海四達,要成為鋰電池生産商,能否順利轉型?
一位券商新能源研究員告訴記者,這種轉型難度頗大。“鎘鎳電池與鋰電池從原材料到生産工藝、再到下游客戶群都存在較大差異。四海達電源的主要産品如今還是鎘鎳電池,下游客戶主要是生産電動工具的,鋰電池雖然也存在電動工具的客戶,但鋰電池的主要應用目前還是在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新能源汽車上面。”
但海四達認為在電動工具和消防應急照明領域,鎘鎳電池將繼續受到來自氫鎳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替代衝擊,而公司的電動工具用鋰電池的生産技術處於行業先進水平,並有部分技術和産品填補國內空白。
但上述研究員認為,由於鎘鎳電池具備優良的大電流放電性能、較好的高、低溫放電性能和顯著的成本優勢,仍將在較長時期內佔據電動工具等市場主要份額。
除了市場擔憂外,鎘鎳電池和鋰電池的技術是海四達需要面對的挑戰。
資料顯示,鋰電池以炭材料(石墨)為負極,以含鋰的化合物作正極;鎳鎘電池正極由氧化鎳粉和石墨粉等活性物質組成,負極由氧化鎘粉和氧化鐵粉的活性物質組成。
“鋰電池比較嬌氣,過放電或過充電都會造成永久損壞,因而需要加裝保護電路板,並且時隔半年左右需要充放電維護一次,因此對生産工藝要求較高,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上述研究員告訴記者,和鋰電池不同,鎳鎘電池可耐過充電或過放電,操作簡單方便,長時間的放置下也不會使性能劣化,當充完電後即可恢復原來的特性,“海四達雖然在近幾年加大了鋰電池的生産,但是否有足夠研發鋰電池的專業人才,尚是疑問。”
産能消化存疑
海四達招股書顯示,募投項目主要是對鋰離子電池進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期為2年10個月,將新增鋰離子電池産能3700萬Ah
以及與其中50%産能相匹配的電源管理系統。
具體生産計劃是,電動工具用鋰離子電池2590萬Ah/年,佔比70%;電動汽車、新能源儲能及其它領域用鋰離子電池740萬Ah/年,佔比20%;軍用鋰離子電池370萬Ah/年,佔比10%;同以上50%電池與電池組相匹配的管理系統(BMS),計280萬套/年。
從上可以看出,其募投項目主要還是打算生産電動工具用的鋰電池。
但招股書顯示,海四達2009年至2011年鋰電池的産銷率分別為84.51%、100%和95.49%,並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從目前900萬Ah産能擴張到3700萬Ah産能,海四達如何消化超出4倍的擴張産能呢?
招股書顯示,海四達消化新增産能的招數是穩定現有客戶、多參加五金工具展、增加二至三家整車廠商、加大與國網電科院的合作、擴大軍用鋰離子電池銷量以及在其他領域尋找新客戶。
截至2012年1月20日,海四達先後與上海普泰、無錫新菊、KamTong等多家企業簽訂了全年供貨的鋰離子電池意向性採購合同,金額合計9970.50萬元。
“意向性採購合同和訂單是兩回事,人家到時候也可以不採購的。”上述研究員&&,即使是9970.5萬元全部實現銷售,相對於2011年的8823.51萬元僅同比增長13%,“這個增速低於2011年的同比增速,如按這個增速增長,3700萬Ah新增産能如何消化完?”
記者注意到,海四達2009年至2011年的鋰電池銷售增速分別為25.2%、18.43%和14.83%。這種增速顯示無法支撐未來將要擴張逾4倍的新增産能,而參加五金工具展、尋找新客戶等銷售策略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無法判斷這些銷售策略與其新增産能之間的匹配關係。
而招股書顯示,在過去三年,海四達的鋰電池主要銷售給上海普泰電動工具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普泰)。因此,海四達在過去三年向上海普泰銷售産品的均價略低於公司産品平均售價,在2010年鋰電池的銷售差異率一度達到8.68%。
“如果海四達未來繼續依靠上海普泰銷售新增産能,那麼毛利率想提高的可能性很小。”上述研究員告訴記者,這些年我國電動工具用鋰離子電池市場近年進入快速發展期,比亞迪、凱恩股份等國內主要二次電池企業正布局進入該領域。“在現有市場幾乎飽和的狀況下,海四達將來依靠什麼和對手競爭,難道僅是拼價格?”
即使按照每年25%的銷售增速,海四達三年後的産能最多也不過1600萬Ah,其消化3700萬Ah新增産能的盈利前景仍需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