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土壤留不住民間資本?
林春平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
2012-03-02   作者:記者 章苒 吳濟海 張和平/杭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與李書福收購沃爾沃不同,溫州商人林春平成功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消息傳開,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在短暫的好奇和興奮之後,很快陷入一種莫名的惆悵:這6000萬美元為何不能留在中國?

  中國商人首次並購美國銀行

  林春平花了6000萬美金,用了2年時間,在美國特拉華州成功買下了有85年歷史的美國大西洋銀行。
  今年42歲的林春平,在海外留學、經商近20年。其建立的中國春平集團,旗下有十多個子公司,業務分佈於40多個國家。春平集團主業是轉口貿易,主要在新加坡從事原油、有色金屬電解銅,塑料原料等大宗産品的國際轉口貿易業務,每年幾十億美元産值。
  美國大西洋銀行設在特拉華州,是一家猶太人控股企業。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宣布破産。林春平在解釋並購初衷時説,當時春平集團積累了一些錢,“總想找個投錢的渠道”,2009年,他把目光放在了金融危機之後的美國銀行業上,組織了一個20人的國際團隊,從申請破産的美國銀行中篩選出40家備選,再從中選擇了美國大西洋銀行。
  按照當地法律規定,並購主體必須是美國本土公司。為此,2010年6月,林春平投資1億美元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了春平國際金融控股集團。2011年8月,該公司在美國投資1億美元,成立了美國新滙豐聯邦財團。通過兩次跨國註冊公司,完成了在美國收購金融機構的合法資質準備。
  經過漫長的談判和美國大西洋銀行的清算全部完成,並正式更名為美國新滙豐銀行。2011年11月11日新滙豐銀行進行了試營業服務,主要服務對像是在外華人。
  “不像並購,更像交學費”
  與想象中不同的是,大西洋銀行目前還不能參與貸款業務。“只能接存取款業務,”林春平説。

  銀行不能吃存貸利差,靠什麼生存?

  “在美國,存款少於兩萬美元沒有利息,銀行還要收取保管費。”林春平説,“我們付給金額少於2萬美元的儲戶少許的利息,還不收保管費,以此來吸引居民存款,積少成多,我們將之存入大銀行,與之談判得出一個較高的利率水平,賺取利息差價。”
  專家評論認為,這種生存方式在美國金融業肯定不是主流。林春平此次並購,一定另有其目的。
  林春平坦言,由於春平集團每年有幾十億的收入,收購美國銀行的最主要目的不是賺快錢,而是學習金融業的游戲規則,培養一支團隊,為溫州人進軍金融業趟出一條路來。
  事實上,在收購成功之後幾星期,林春平在香港建立了一個對他而言更為重要的機構——世界華商金融協會。他自己擔任執行主席,目前成員單位是十幾家華人在海外經營的金融機構。
  “整個協會90%的錢都是我出,主要是請世界著名的金融家來講課、交流、開論壇,使其成華商金融家的交流&&。”
  對於擁有經濟碩士和國際金融與法律碩士兩個學位的林春平來説,這次並購對他而言,學習的意義可能更為重要,這是他為自己鋪就的一條洞察國際金融業游戲規則的捷徑。

  “一旦金融改革,我會第一時間投資中國銀行業”

  林春平購買美國銀行的消息,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以及中國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民間借貸不時曝出問題的背景下,受到廣泛關注。
  雖然林春平收購的資金來源於其海外公司,但國內一些專家學者&&,林春平的“成功”很可能引發資金雄厚商人的效仿,容易造成資金外流,中國應推進相關改革,給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機會。
  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認為,就收購本身來説,林春平做了一筆很好的買賣。同時,不管收購資金是否來自國內,這一行為屬正常的資金流動,不應被視為資金外流。“收購給我們的啟示是,國內中小金融機構要加快改革,不能把它們‘逼’出去發展,否則就會有大規模資金外流的風險”。
  記者電話採訪林春平時,他作為溫州市政協委員,剛剛出席了溫州兩會。“兩會上,我們關心的問題就是溫州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林春平説。
  林春平&&目前他沒有把進入中國市場列入計劃,但是他在密切關注。
  “中國金融市場對外資的開放也是有門檻的,像我們這樣的小銀行不夠格,”林春平説,“但是只要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放開,我肯定會進來,哪個金融家不想做大?”
  林春平説,在國內外溫商眼中,正在申報中的溫州金融改革綜合示範區是大家極為關注的焦點。“假如這個批下來,有政策給我,國家允許我做,我馬上會進來。”
  林春平説,中國的金融業需要改革,溫州的金融業尤其需要改革。“溫州的問題是錢太多,地方銀行太少,錢沒地方去,如果溫州地方銀行的盤子有台州那麼大,我認為就不會出去年那麼多事。”
  林春平説,自從他收購銀行的消息傳開,至少有上百人向他諮詢過如何收購境外銀行的經驗。“在溫州,手上有一兩億現金的人,至少有一兩百人,溫州不差錢,這些人的錢怎麼個出路,國家一定要考慮起來。”
  “只要國家有政策,我們溫州人還是會把錢留在中國。畢竟到國外投資有很多其它的風險。”
  葉檀説,近年來中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機構數量發展很快,但它們服務中小企業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目前的規則不利於民間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主要就是政策捆綁厲害,激勵機制不足。
  “只要國家有政策,我們還是會把錢留在中國。畢竟到國外投資有很多其他的風險。”林春平認為,中國的金融業需要改革,溫州的金融業尤其需要改革。“溫州的問題是錢太多,地方銀行太少,錢沒地方去,如果溫州地方銀行的盤子大一些,就不會出去年那麼多事”。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近兩年來,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了融資難等問題,而民間資本投資渠道又較匱乏,這樣很容易産生民間借貸的系列問題,這些都需要進行規範,讓民間資本能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幫助。
  雖然2005年“非公經濟36條”以及2010年的“新36條”等很多中央文件都明確提出鼓勵、引導、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金融等行業,但莊健認為,因為沒有細則,新舊“36條”都很難發揮作用。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不久前在聽取社會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時説,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與此相適應,是要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領域,這不僅能緩解經濟發展的困難,而且能夠推進整個事業的發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投17億美元接手美國銀行拋售建行股份 2011-11-19
多重利空重擊美國銀行股 2011-11-18
惠譽:歐元區危機蔓延風險或對美國銀行業構成打擊 2011-11-17
淡馬錫控股等從美國銀行手中收購了建行股份 2011-11-16
美國銀行擬減持104億股建行股份 2011-11-15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