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份中國兩項製造業指標均上升,可能會進一步緩解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和國家統計局周四聯合發布公告稱,2月份中國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1月份的50.5升至51.0。該數據與此前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完全一致。
CFLP分析師張立群&&,2月份官方PMI的持續上升進一步表明經濟正在回穩。
與此同時,滙豐周四公布,2月份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從1月份的48.8升至49.6。但該指數仍顯示製造業在萎縮。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公告中稱,儘管春節後中國生産活動加快、就業情況回升,推動PMI小幅升高,但在內需未強勁反彈的情況下,外部需求的惡化給經濟增長帶來更大的下行風險。他説,隨着通脹壓力的減退,預計中國央行將進一步放鬆政策。
過去幾個月滙豐製造業PMI持續低於官方PMI,分析師稱這是由於滙豐製造業PMI採樣時中小企業所佔的權重更大,而出口疲軟以及銀行信貸渠道有限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更多。
官方製造業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從1月份的46.9升至51.1。在市場普遍擔憂歐元區債務危機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拖累中國出口之際,該分類指數的上升是一個積極信號。
但購進價格指數也上升,從50.0升至54.0,表明最近幾個月有所緩解的通貨膨脹壓力可能再度抬頭。
一些分析師建議不要對上述數據過度解讀,特別是在1月末一週春節長假影響的情況下,數據可能被扭曲。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稱,從49至51隻是數據誤差,市場會將PMI數據視為利好,但不是經濟復蘇的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