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産品收費標準由銀行説了算
2012-03-01   作者:劉硯青 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除了上述我們提到的常見問題之外,銀行理財産品也存在着亂收費現象:部分銀行理財産品公布的收益率中並未扣除費率;有些銀行雖標明産品的費率和收益,但卻跟實際情況存在誤差,會有近1%的收益憑空消失;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外幣産品手續費還會受到匯率的影響。
  
  部分産品管理費沒有明碼標價

  2月9日,銀監會對外發布《關於整治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範經營的通知》,對銀行業系統不規範經營行為進行專項整治。但該通知並未關涉到理財産品方面的具體措施,理財産品收費都是由銀行基本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定價。
  《投資快報》記者發現,部分銀行對外公布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尚未扣除各種費率。農業銀行近期一款浮動收益産品規定,“託管費年化0.05% 若産品到期實現的收益小於或等於預期最高年化收益與託管費之和,投資管理費為0;若産品到期實現的收益超出了預期最高年化收益與託管費之和,超出部分將全部作為中國農業銀行的投資管理費。投資管理費=理財資金(理財資金投資收益率-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0.05%)實際理財天數365”。也就説,銀行公布的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中並未扣除投資管理費率。
  中國銀行曾在某款産品中&&,“理財計劃成立後,管理費從理財計劃財産中計提並支付給管理人”,卻未透露這筆管理費包括那些內容,要扣除多少,最終收益率為多少;而工行的某款挂鉤黃金理財産品則有類似的規定,“為確保此項理財業務的款項交割,銀行有權依據投資者認購金額從投資者理財資金賬戶中主動扣劃本理財産品項下相應理財款項”,但相關理財項款卻未標明。
  
  建設銀行理財産品莫名蒸發近1%收益

  《金融投資報》記者還發現,建設銀行與2月10日發放的“乾元—私享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其産品説明書顯示“産品擬投資的資産組合預期年化凈收益率為5.7%-6.8%,扣除銷售費率、託管費率後,在投資於基礎資産的本金和獲得收益按時足額回收的情況下,客戶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7%”。記者在説明書上發現:産品銷售費率為0.20%/年,産品託管費率為0.05%/年。也就是説,除了這兩筆固定的收費外,該産品的實際收益率應該為5.45%至6.55%之間,按照説明書中提示的4.7%的收益率來計算,有一筆0.7%至1.75%的費用不翼而飛。但建行並未在説明書中註明該費用的去處。
  針對莫名蒸發的收益,記者向建行的客戶人員提出疑問,該人員卻建議記者找其他人員諮詢:“我不是理財經理,理財經理會進行解釋。”記者針對該問題諮詢了4-5個建行工作人員,他們均以自己“非理財經理”或“不是負責該産品的銷售人員”為由而拒絕解釋。就在記者打算離開的時候,該行一位大堂服務人員隨口説了一句:“客戶一般只關心到手的收益,誰關心費率啊。”
  
  同銀行不同産品費率差0.6%

  除了上述這些收費貓膩之外,更而令人驚訝的是,銀行外幣理財産品卻收取人民幣計提的手續費。根據建行一款匯得盈保本型外幣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約為2.15% ,再扣除我行固定託管費用0.05%,産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2.1%。”,而根據規定,“産品託管費率:0.05%;産品運行期間,理財産品的託管費用按照T日投資幣種對人民幣中間價折算基數計算出的人民幣為基礎計提。産品到期後,託管費用將從産品中直接扣除。”也就是説,假如理財幣種當日手續費走跌或走高,對手續費起到很大的浮動影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在銀行買理財産品被忽悠成了保單 2012-03-01
滾動理財遭"鉅額贖回"也可能被套 2012-03-01
銀行對賭金價跌 理財品看空黃金 2012-02-29
理財産品貓膩多 經理多是大忽悠 2012-02-29
部分銀行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走低 2012-02-2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