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昨日正式發布《太陽能光伏産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形成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執行秘書長王月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規劃》提出産業規模化的發展目標,符合産業的發展方向,大型企業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産品質量、技術創新能力等各方面優勢,使得當前産業無序化的市場競爭向規範化發展。
十大領域列為發展重點
《規劃》將十大領域列為“十二五”期間的發展重點:高純多晶硅、硅碇/硅片、晶硅電池、薄膜電池、高效聚光太陽能電池、BIPV組件、光伏生産專用設備等。
在這十大領域中,包括了多項將大力發展或明確要求取得突破的技術。
在重點發展方面,包括支持低能耗、低成本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産技術;支持高效率、低成本、大尺寸鑄錠技術,重點發展準單晶鑄錠技術;重點發展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陽能電池産業化生産技術;重點發展BIPV組件生産技術等。
在技術突破方面,包括突破150-160微米以下新型切片關鍵技術,如金剛砂、鋼線切割技術,提高硅片質量和單位硅材料出片率,減少硅料切割損耗;突破高倍聚光太陽電池襯底玻璃技術、高效率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陽電池技術、高倍率聚光電池測試分析和穩定性控制技術等。
力爭盡快實現平價上網
對於備受關注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發電成本等問題,《規劃》也提出了具體目標。
《規劃》指出,積極推動上網電價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到2015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3萬元/
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 千瓦時,光伏發電具有一定經濟競爭力;到2020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 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
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6元/
千瓦時,在主要電力市場實現有效競爭。
王月海認為,隨着多晶硅等上游産品的價格降低,未來行業成本下降是大趨勢。目前我國西北地區的光伏並網發電尚有盈利空間,未來産業達到0.8元/
千瓦時的發電成本不是不可能。
《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大力支持低成本、高轉換效率和長壽命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研發及産業化,降低電池産品成本和最終發電成本,力爭盡快實現平價上網。
為了實現産業發展目標,《規劃》提出,我國將採取實施差異化政策,引導多晶硅等産業向西部地區轉移;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制訂産業、財稅、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積極促進我國光伏産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