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輪流轉,這話説得一點不假,去年紅透了半邊天的超短期理財産品在市場嚴厲的監管下開始了漫長的沉寂之路,然而就在開年後銀行理財市場似乎缺少亮點之時,結構性理財産品重出江湖,並且憑藉較高的收益水平,引起了廣大投資者的注意。不過,業內人士提醒,高收益必定伴隨高風險,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收益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其産品本身設計也較為複雜,再加上當前猶如迷霧籠罩般的投資環境,投資者在選擇結構性理財産品時務必要謹慎甄別。
結構性理財産品收益偏高
記者昨日查詢銀率網在售理財産品信息發現,近期各家銀行加快了結構性理財産品的發行節奏,而且與以往結構性理財産品發行機構多為外資行不同,近期中資銀行結構性理財産品的發行勢頭絲毫不比外資行弱,佔比甚至過半,而且預期收益率也都普遍偏高。
以中國銀行於本月21日開始發售的一款62天的理財産品為例,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高達6.6%,而相同期限其他産品的年化收益水平普遍在4%至5%之間。該款産品為看多黃金型,根據産品介紹,該款産品的挂鉤標的為路透“XAU=”版面公布的每盎司黃金買入價格,如果挂鉤標的在觀察期內某個觀察日曾等於或高於觀察水平(期初價格
+70),則可以獲取6.6%的年化收益率;而如果始終保持在觀察水平之下,則投資者只能拿到3.10%的年化收益率。
滙豐銀行近日發行的一款投資標的為股票的一年期結構性理財産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也達到了8%的水平。此外,其他幾家外資行也都分別發行了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在14%—15%之間的結構性理財産品。
去年收益現冰火兩重天
其實結構性理財産品崛起並非一時之勢,去年排名前十的理財産品中,實際年化收益率在12%至16%之間的就大部分為結構性理財産品。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去年發售並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收益相差極大,收益最高的高達18%,最低的則只有零收益。
監測數據顯示,去年發售並到期的收益率排名前十的理財産品,均是渣打銀行發售的挂鉤股票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其中一款挂鉤銀行股票的理財産品以18%的收益位居榜首。然而與此同時,在去年發售並到期的收益率排名後十名的産品中,渣打銀行一款結構性産品則以零收益“光榮”上榜,剩餘九款也均為各家銀行發售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其中,廣發與平安的挂鉤匯率産品均為零收益,中行一款匯率挂鉤美元産品收益為0.1%,招行與中信挂鉤石油的産品均收穫0.4%的收益。
投資者需提防風險
對於收益水平頻頻上躥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某股份制銀行杭州分行資深理財師&&,結構性理財産品的設計一般都很複雜,投資標的和投資方式也都比較獨特,其收益水平並非單純與挂鉤標的的上漲或下跌成比例。投資者在選擇結構性理財産品時,必須要對挂鉤標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挂鉤能源、貴金屬或者指數基金的産品,那麼就要對能源、貴金屬價格的波動軌跡有所研究,避免以“對賭”的心態來購買理財産品。
而且購買此類理財産品的投資者應該具有一定的投資經驗,並且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承受産品到期後獲得最低收益或者本金受損的風險。同時,還應清楚了解結構性理財産品表現最差情況下,收益情況以及該産品獲得預期收益率時所需要符合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