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紐約時報》認為,這次網絡示威活動向美國立法者傳遞了明確的信號,即不要與網絡為敵。這一事件證明,美國的商業運作模式正處於轉折點,顯示出新的經濟模式正在戰勝舊模式,舊的經濟衛士正在為網絡新勢力讓路。 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人措埃 勒夫格倫&&:“這對於華盛頓來説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很多時候,立法代表着商業利益之間的博弈。但是這次事件超出了這種博弈,這次是獨立的民眾力量在崛起。” 對傳統媒體行業來説,目前的局勢極具威脅性。互聯網是美國最具活力的産業之一,因此美國立法者在考慮反盜版問題時必將更加慎重。 眾議院前高級顧問約翰 菲赫裏&&:“內容産業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動員人們,而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産業只擁有一小部分內容創造者以及一些聯盟,但是互聯網産業,尤其是社交網絡,卻可以以人們從未想到過的方式深入到人們生活中。” 有分析認為,儘管反網絡盜版法案被迫暫時擱置,但傳統媒體巨頭不會輕易放棄。反網絡盜版法案經過修改後或將繼續推進,經過此次博弈,産生新妥協法案的可能性較大。 “大家都同意,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對內容創造者進行合理回報的世界。”電子前鋒基金會(EFF)的律師科瑞尼 麥克謝裏(Corynne McSherry)一直倡導網絡言論自由,她認為,解決網絡盜版問題的正確辦法不是進行立法,而是通過創新。打擊網站不是辦法,應當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她列舉了VCR技術的例子,一開始這一技術也遭到了好萊塢的強烈反對,但是最終被好萊塢接受並成為其一種新的收入來源。麥克謝裏&&,娛樂業“需要一種新的指導,更關注創新,而非拯救昨日的産業”。 有分析指出,目前美國反網絡盜版問題十分複雜,這場重要的爭論不僅關乎互聯網的發展,也關乎美國的創新、整體經濟發展、言論自由以及社會文明問題。 好萊塢的一個聯盟團體&&:“我們希望可以為互聯網制定一種新的氛圍,使網絡上不再有網絡攻擊、黑名單、管制和謊言。我們認為,一個不允許直接剽竊行為發生的互聯網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否則網絡所承諾的一切都將無法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