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冠擬向蘋果索賠20億美元或將落空
2012-02-20   作者:劉佳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2月17日,在蘋果首度公開回應此事2天之後,唯冠方面在北京召開了媒體説明會。唯冠披露,蘋果當年通過欺詐手段獲得了iPad海外商標權,而且唯冠從未出售過大陸iPad商標權。
  就在當天晚上,廣和律師事務所透露,深圳唯冠訴順電惠州家華店及第三人蘋果電腦案宣判。廣東省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被告順電惠州家華店及第三人蘋果電腦侵權。這是iPad商標糾紛開始至今,第一家被法院判定敗訴的蘋果經銷商。
  目前,蘋果對於上述消息沒有任何回應。

  唯冠:蘋果“設計”拿走商標權

  “蘋果把自己的iPad産品做得盡善盡美,受全球用戶喜愛,但這不是蘋果未獲得商標的時候進入中國市場的理由。”發布會上,唯冠集團創始人楊榮山坦言唯冠“很委屈”,並稱網上流傳的索賠100億並非唯冠的要求,而只是專業人士的看法。
  據悉,iPad是唯冠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研發的一款産品,全名為Internet Personal Acess Device,定位於一款網絡終端設備,唯冠曾為該産品投入超3000萬美元。
  與蘋果的iPad不同,唯冠的iPad産品類似於小型&式機,在2000年正式對外發布。同年,唯冠國際旗下唯冠&&公司在多個國家與地區註冊了iPad商標。2001年,深圳唯冠又在中國大陸註冊了iPad商標。
  楊榮山&&,2009年蘋果公司通過“精心設計”,在英國成立了一家名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公司(下稱“英國IP公司”),並找到&&唯冠稱iPad商標與公司名相近,希望能購買該商標,並多次承諾不與唯冠進行同業競爭。由於當時唯冠正面臨財務危機,計劃進行收縮,因此同意以3.5萬英鎊完成該交易。
  但令唯冠沒想到的是,隨後很快英國IP公司就與蘋果達成協定,僅以10英鎊的價格將商標權賣給了蘋果。而當時英國IP公司派來與唯冠談判的律師用的是假名字,現在根本找不到人了。
  對於此次交易,楊榮山並不情願。他認為蘋果公司設立虛假小公司花3.5萬英鎊買走iPad商標,是用不正當的欺詐手段獲得的,而且當時唯冠遭到IP若不出售便起訴要求撤銷唯冠商標的威脅。
  唯冠商標案訴訟顧問李肅稱,目前正在委託美國律師,最快將在一個月內起訴蘋果公司欺詐,預計索賠至少20億美元。

  商戰博弈

  在中國網絡法律網首席法律顧問趙佔領看來,唯冠在美國起訴更多的是商戰策略,目的並非拿回全球商標,而是在美國本土向蘋果施加更大壓力。
  目前唯冠的資産和商標已被8家銀行查封,而8家銀行決定不讓唯冠破産,而是要不斷清償。面對幾無退路的唯冠而言,最值錢的恐怕就是中國的iPad商標權。
  蘋果與唯冠的矛盾仍主要集中在當年的商標權轉讓是否涉及大陸地區。唯冠方面稱,iPad中國商標沒有賣給蘋果曾是當年蘋果公司承認的事實,雙方進行了長時期的轉讓談判;2010年8家銀行查封唯冠深圳公司後,蘋果還派律師與8家銀行協調有償轉讓該商標,但在蘋果公司強行使用iPad商標後開始不認賬。
  眼下蘋果經銷商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順電惠州家華店及第三人蘋果電腦被判侵權,並被要求在判決生效之日起5日內賠償原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7580元;而此前,全國已有40多家大中城市工商部門開始調查iPad商標侵權一事,國內多地已下架iPad産品。
  不過唯冠稱仍盼望與蘋果和解。李肅對媒體透露,8家銀行認為,如果蘋果願意一次性掏出4億美元,8家債權銀行將徹底放棄所有的訴訟,如果蘋果認為價格應該低一些,雙方就需要談判解決。
  但在業界人士看來,無論之前的100億還是現在4億,唯冠的行為都無異於“獅子大開口”。此前,漢王也曾先於蘋果在中國註冊“i-phone”商標。而蘋果在2007年推出iPhone後,意識到存在侵權風險,在2009年與漢王簽訂轉讓協議,以365萬美元獲得所有“iPhone”相關的商標著作權。而現在,如果蘋果拒絕和解,iPad改名,唯冠將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深圳唯冠向多地工商部門投訴蘋果“IPAD”侵權 2012-02-15
蘋果唯冠正式交鋒 2011-02-25
iPad商標權之爭首次對簿公堂 蘋果唯冠正式交鋒 2011-02-25
iPad商標案,蘋果底氣何在? 2012-02-16
蘋果的知識産權戰略有“殘缺” 2012-02-1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