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海岸線上的生態“聽診器”
2012-02-20   作者:馮巍巍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當康菲漏油事件讓我們再次聚焦渤海灣這片海域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曾經美麗的渤海灣已經面目全非:由於過度開發、超標排放、溢油污染等原因,渤海灣生態持續惡化,整個渤海近岸,除了河北秦皇島南、北戴河和大連附近少量海岸線外,其餘海岸線完全被污染線圈住,水體污染比例超過1/5以上。更糟糕的是,渤海作為一個半封閉內海,海水更新周期長達15年,自凈能力差,污染物承載力十分有限。
  處在經濟轉型的風口浪尖上,渤海灣生態保護已經到了懸崖邊上:往前走是碧海,向後退是死海。積極有效地開展海洋環境監測與預警、海水污染控制與治理,迫在眉睫。
  為保護渤海灣和海洋環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不斷努力和探索。
  中國科學院煙&&岸帶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煙&&洋環境監測中心站與煙&&誠高科技有限公司最近進行了一系列合作,投入專項人才、資金以及運行平台,從海域水體的監測着手,在借鑒國外先進監測手段的基礎上,針對渤海海域特定的實際情況,共同研發了海洋環境多參數在線監測系統設備,並於2011年10月下旬在煙&港碼頭安裝、調試。
  據專家介紹,這套系統為同時集成有多個參數的海水水質自動監測裝備,目前的主要測量參數包括氣象參數4項、水質物理參數8項、水質化學參數4項,並且可同時監測海洋表層水和底層水(近岸)。這些參數中,既包括了嚴重污染海域環境、影響魚蝦等海洋生物生長的油類(包括成品油與原油),又有密切關係赤潮成因的理化參數,如營養鹽和溶解氧、pH等。同時,還有影響參數浮動的氣溫、濕度、太陽輻射度等外圍環境參數,從而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海洋水體的“健康狀況”。
  同時,該設備適於多點聯動,搭建海洋環境監測網絡。自動監測設備採用太陽能供電,可以在任何有太陽的地方搭建平台。還可以設置為自動監測模式,測量時間間隔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設置,如每小時讀數一次,測量數據自動上傳至系統服務器,並可通過遠程無線通訊數據傳輸技術,實時把表徵海洋狀況的參數發送到需要的地方。該套設備在手動、自動監測模式下,全部參數的測定可以在1小時內完成。整個測量過程,多數參數不需要預處理以及相關試劑的使用,即使少量的試劑使用産生廢液,也會在測量結束後完成廢液回收。另外,遠程無線通訊技術的使用,還可以實現在遠程控制端對監測系統的“監控”,有助於及時發現儀器探測中的異常,並在第一時間判定問題原因,拿出解決方案。
  專家認為,這套系統設備運行後,能夠為海洋污染控制提出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科學建議和安全性對策。儘管該設備還處於調試階段,但其在海洋監測與預警上顯示出的強大生命力不容小覷。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在典型的濱海地區開展海洋環境監測的舉措,能夠更好地滿足對海域水體實時監測與提前預警的緊迫需求;如果能夠實現整個海岸線的實時監測聯動,將對展開針對海洋環境的多參數監測、水質評估以及污染預警,産生深遠影響。
  目前,渤海灣的生態病已經非常嚴重。2009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的數據顯示:渤海沿岸實時監測的陸源入海排污口共有100個,其中工業排污口有32個,佔據1/3。這些排污口超標排放現象十分嚴重,75%的監測排污口存在超標排放現象,40%的重點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27%的重點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有所惡化,1/4以上的渤海海域海水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對於已經病入膏肓的渤海灣,上述三方共建的海洋環境多參數在線監測系統設備,就像在渤海灣的海岸線上植入了一枚“聽診器”。我們希望這一“聽診器”能夠為渤海灣的海洋環境“診脈”,探究出渤海灣的污染體徵,提出可行性控制和治理建議,以最終保證渤海灣乃至整個中國海岸帶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煙&&岸帶研究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不能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 2011-09-05
渤海灣近海環境容量告急 2011-08-10
渤海灣掀開發熱潮 近海環境容量告急 2011-08-10
環渤海灣南港流域放流1.5億尾中國對蝦苗 2011-05-30
天津港今夏再辦旅游文化節 持續五個月打造渤海灣文化品牌 2011-03-15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