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地方“松綁”樓市調控網民呼籲謹防跟風
2012-02-14   作者:記者 曾德金/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媒體報道,龍年伊始,廣東中山市將商品房限價從每平方米5800元上調至6590元,作為今年以來國內首個放鬆限價令的城市,中山此舉引發了廣泛質疑。而此前因免稅、補錢等樓市新政引發熱議的安徽蕪湖市,12日晚也在政府網站發布通知稱,《關於進一步加強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若干意見》暫緩執行。
  兩地“頂風”救市在網民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很多網民認為,要謹防此舉引發跟風效應,中央及地方應堅持樓市調控政策不變。

  自住性消費應鼓勵

  有網民説,中山、蕪湖兩地出現的這種松綁調控的跡象反映出了個別地方對自住性住房消費(即剛需)的鼓勵。
  署名楊紅旭的博客文章認為,“蕪湖是在刺激自住性住房消費。爭論的焦點是:蕪湖這麼做,是對還是錯?看客們的態度有三:批之者眾,頂之者少,還有部分不置可否。筆者的觀點是:無可厚非。當前,中央層面的房地産政策,依然從緊。不過,隨着宏觀經濟政策不斷釋放微調、預調的信號,近兩個月房地産政策的‘口風’微變。比如,更加強調實行差異化信貸和稅收政策,頻頻提及保護自住需求。近期,各地皆傳首套房貸利率下調,這其實就是房地産調控微調,更加鼓勵自住需求的證據。”
  署名馮曉東的博客文章分析説,各地陸續微調樓市政策,保剛需購房成主調也在情理之中。2月,天津市上調普通住宅指導價,平均上調30%左右,由此帶來符合普通住房認定標準的房屋交易稅費負擔下降60%左右,隨即市場交易量開始上升。在此之前,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經上調了普通住房指導價格。這種地方政府的微調行為,並非私自行動,地方政府的救市行為屬於支持合理購房需求,屬於樓市調控的微調範圍。

  謹防跟風效應

  有網民&&,在地方財政、銀行貸款等壓力下,一些地方政府放鬆樓市調控可能會引發跟風效應。但是,房價問題是當前民生之重,這種跟風效應不得不防。
  署名謝逸楓的網民認為,在掙脫調控政策束縛的“努力”中,蕪湖並非個例。2012年1月30日,廣東中山曾暗自調高最高限價標準,松綁“限價令”,2012年2月9日上午,從化實施購房入戶被證實。2011年10月,佛山也&&文件取消“限購令”,但很快被廢止。在地方財政、銀行貸款等壓力下,未來會有更多的城市放鬆調控政策,很可能引發跟風。
  署名“靜夜名香獨自焚”的網民質疑説,一些地方政府放鬆調控的舉動其實質就是保護開發商利益。

  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

  署名葉檀的評論説:“我想蕪湖的新政是需要重新理清的,其實對於蕪湖來説,它有一個泥沙俱下的過程。仔細分析蕪湖&&的這些新政,當然有增加保障房的用意也有增加普通商品房交易的用意,這些舉措都無可厚非。但是在這個背後,有一些非常明顯的提高商品房交易的行為,而且是非常明顯的鼓勵商品房交易的行為,比如説只要是持有5年或者是持有2年持有3年,它都會有一些不同的優惠措施。而且對於大型的普通的商品房,甚至也&&了一些隱性的措施。如果這些舉措不理清的話,那麼很多地方政府都會效仿,他會在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保障的名義下進行暗度陳倉的行為,所以我覺得並不是所有的新政都要取消,而是需要更加嚴謹需要理清托市的邊界。”
  署名吳其倫的博客文章分析説,儘管地方的樓市新政往往打着“進一步加強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旗號,可仍然難以掩蓋其救市的本質,其所&&的政策在諸多方面與中央精神嚴重背離。
  署名李曉的博客文章認為,“我相信本次中央調控是做好了去房地産支柱化的長期準備,地方政府必須要改變以往慣性思維,走出舊有模式,轉型創新才是正道。因此,大的方面説,有悖於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趨勢的做法不會得到支持,中觀層面説在宏觀調控成效仍未得到主流輿論認同,仍未取得目標成效的關鍵時刻,救市可謂既不合天時亦不符人和,結果不妙。最後微觀層面説,既然最終救市政策對市場刺激的作用有限,再考慮前兩者因素,可以斷言,短期內也許仍會有部分城市不甘其心而效仿,但終究不會成為主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嚴防"權力型房托"干擾樓市調控 2012-02-14
為保剛需:各地微調樓市調控政策 2012-02-08
樓市調控關鍵期不能“耳根軟” 2012-02-06
抑制非自住需求是樓市調控真諦 2012-02-01
樓市調控:政策更趨常態化 2011-12-2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