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過後,國內大宗商品走勢不溫不火,市場期待的節後開門紅行情遠沒有期盼中的熱烈,而向來走勢寂靜的豆類品種在2月1日突然發力上漲,着實令市場吃驚。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認為,這其中資金炒作跡象顯現,需引起注意的是期價上漲的根基並不牢固,面臨上方的關鍵點位的壓制。
數據顯現,當日大豆主力合約1209大幅上漲,上漲1.81%,成交25.9萬手,大幅增加21.7萬手,創出1209合約上市以來的最大水平。持倉也大幅增加,日增倉40076手至25.2萬手。
大豆1日的上漲位居大宗商品榜首,2日延續了1日的漲勢,但上漲力度減弱,日內期價小幅衝高回落,有資金炒作的跡象。而從持倉來看,這兩日大豆空頭主力均普遍小幅增倉,多頭1日大舉增倉後,2日增倉勢頭明顯減弱,部分多頭小幅減倉,期價持續上漲的動能有待考驗。
據中期研究院農産品研究員張莉分析,從目前來看,豆類市場資金炒作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各大機構紛紛下調大豆産量預估。本週行業刊物《油世界》最新預測,2011/12年度全球大豆産量為2.528億噸,低於美國農業部1月份預測的2.57億噸,較先前預測數據下調900萬噸,較上年實際産量2.658萬噸下降1300萬噸。其中,預測2011/12年度巴西大豆産量為7200萬噸,較先前預測的7430萬噸下調230萬噸,低於上年産量7530萬噸;阿根廷大豆産量為4850萬噸,較先前預測的5200萬噸下調350萬噸,低於上年産量4920萬噸,去年12月份以來南美地區持續乾旱是大豆産量下調主要原因。
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周三稱,巴西目前正在收割的2011/12年度大豆産量料為7190萬噸,低於稍早預估的7460萬噸,並稱巴西南部地區的乾燥天氣已給大豆作物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失。
二是南美天氣歷經降雨後再次轉為乾燥。本週的最新天氣預報顯示,在本週的剩餘幾日,巴西第三大大豆種植區南裏奧格蘭德州大豆作物主要種植區氣溫高於正常水平且降雨量較少,將令處於鼓粒期的大豆作物承壓。帕拉納州天氣條件有利於處於鼓粒期和成熟期以及早收的大豆作物。而第一大種植區馬托格羅索州有降雨天氣,令作物收割部分受到影響,巴西大豆的産量下降或將不可避免。
三是政策東風助推豆類期價上行。中央一號文件1日正式公布,確認國家將持續加大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持續加大國家固定資産投資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由此來看,政策面上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加深,為農産品期貨市場帶來了提振。
中期研究院副院長王紅英指出,雖然近兩日豆類期價持續上漲,但期價上漲的根基並不牢固,一方面,春節過後普遍是豆粕和豆油的消費淡季,市場需求減弱,期價大漲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歐債危機仍舊是制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並且2、3月是歐洲國家還債的高峰期,在此期間市場將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