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規劃解讀
2012-02-06   作者:  來源:工信部網站
 
【字號

    問:《規劃》&&的必要性是什麼?

    答:石化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産業和基礎産業,為國民經濟及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能源、基礎原材料及農用化學品等,與工農業生産、交通運輸、國防科技以及百姓吃穿住行等各個領域密切相關,具有資源資金技術密集、産業關聯度高、經濟總量大、産品應用範圍廣的特點,對促進相關産業升級,拉動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末期,全行業産值佔整個工業的比重約11%。
    “十一五”期間,我國社會生産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同樣促進了石化和化學工業前所未有的發展。行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産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但是在産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石化和化學工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産能增長過快,産業布局不盡合理,安全環保隱患突出,高端産品比重仍然偏低,行業發展模式急需轉變。
    由於石化和化學工業具有資源能源消耗量大、生産過程工藝複雜、産業鏈條長、技術裝備水平要求高、污染排放量較多,安全生産形勢嚴峻、結構調整任務重等特點,需要國家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能源資源分佈、城鎮化建設、以及生態、安全、環保等因素,統籌石化和化學工業的規劃與布局,因此,有必要編制和實施《規劃》,以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充分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突出宏觀指導作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問:同時配套發布四個子規劃是基於什麼考慮?

    答:為突出重點,強化引導作用,工信部同時配套發布了《烯烴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危險化學品“十二五”發展布局規劃》、《化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農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四個子規劃。
    烯烴工業是石化領域的基礎及核心産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原料,在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主要産品有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三大合成材料及其下游衍生物,為大部分高端石化産品提供原料。目前行業發展遇到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傳統烯烴工業以原油一次加工形成的石腦油為原料,但隨着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和國內供求矛盾加劇,如何擴大烯烴工業的原料來源,合理配置烯烴工業的規模,優化布局,降低成本是當前着重解決的問題;二是目前隨着煤制烯烴技術的突破,部分地區和企業未綜合考慮煤資源、水資源、環境、市場等條件規劃了大量項目,煉製烯烴産業發展有過熱的傾向;三是煤制烯烴工業化示範裝置剛剛投産,各項標準亟待完善,各項指標還需進一步優化提升。因此,為加快轉變烯烴工業發展方式,實現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單獨編制《烯烴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危險化學品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危險化學品具有生産過程工藝複雜、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鏈長面廣等特性,一旦發生事故,不僅會帶來人身傷害,還會引起環境污染等次生災害,直接影響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因此,做好危險化學品的規劃與布局是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91號令),強化安全管理規範,促進行業風險可控、安全、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化肥是農業的重要生産資料,化肥工業的穩步發展對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間,化肥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産業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化肥企業競爭力弱、能源資源約束大、傳統品種過剩、新品種發展不規範、生産與使用脫節等問題凸現。因此,規劃旨在推進化肥行業上優汰劣,推廣節能減排技術、提高資源保障,優化化肥品種結構並建立規範標準,提升生産企業農化服務。
    農藥同樣是重要的農業生産資料,其生産和使用需嚴格管理。面對農藥行業目前存在的産業集中度低、科技創新能力弱、綠色環保産品少、環境問題突出等問題,規劃旨在通過政策引導,解決農藥企業小而散、競爭力弱的問題,不斷提高我國農藥創新水平,降低高毒、高殘留農藥比例,保障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高農藥行業管理水平。

    問:“十二五”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對石化和化學工業的影響有哪些?

    答:目前,我國原油、天然氣、鉀資源、天然橡膠、硫資源等大宗原料對外依存度較高,國內外能源資源、勞動力等生産要素價格大幅震蕩上行,對行業經濟穩步增長帶來一定的影響。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發展已離不開世界,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需要中國,融入全球化已是大勢所趨,石化和化學工業也不例外。因此,準確判斷國內外經濟形勢,是實現石化和化學工業穩步增長的前提。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十分複雜,充滿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脆弱而不平衡,一些國家經濟增速出現回落,全球通脹壓力加大,政府債務風險積聚,發達經濟體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缺乏動力。圍繞市場、資源、能源、技術等方面的競爭更趨激烈。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方面發展的積極性很高,工業化和城鎮化深入,石化化工産品內需市場潛力巨大。但隨着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的實施,石化和化學工業在轉型升級、資源保障、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環境治理、安全生産等方面,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形勢和任務。

    問:“十二五”主要産品的需求預測是如何考慮的?

    答:《規劃》提出的石化化工大宗産品“十二五”需求預測,旨在為政府宏觀調控、企業投資決策等提供參考。需求分析是根據“十二五”石化和化學工業面臨的國內外發展趨勢,以“十一五”國內石化化工産品消費情況為基礎,綜合考慮“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相關行業發展情況,以及産業自身轉型升級的需要,按照現有産能和國內供需情況,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測算。根據産值年均13%的增速目標,扣除價格因素,確定了不同品種的增速是不同的。經預測分析,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産品有:成品油、天然氣、鉀肥等能源資源類産品;烯烴、輕烴、對二甲苯、已內酰胺等國內産能不足的原料類産品;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及專業化學品。

    問:“十二五”提出了哪些結構調整發展目標,與“十一五”末相比,分別提高多少?

    答:《規劃》提出的結構調整目標分為組織結構目標、原料結構目標、産品結構目標、布局結構目標。具體指標與“十一五”末相比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具體為:
    組織結構:石油路線乙烯裝置平均規模由54萬噸/年提高至70萬噸/年;氮肥、農藥、氯鹼、純鹼、電石、輪胎等行業産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行業銷售收入過千億的企業從6個增加至10個。
    原料結構目標:烯烴原料多元化率由目前約5%提高至20%;採用先進煤氣化技術的氮肥産能比例由10%提高至30%,低階煤和低品位礦産資源的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産品結構目標:烯烴國內保障能力保持合理水平,單質肥複合化率逐步提高,專用肥規模逐步擴大,新型專用化學品等高端石化産品國內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高毒高殘留農藥比例由5%降至3%以下。
    布局結構目標: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三大石化産業區集聚度進一步提高,形成3-4個2000萬噸級煉油及3個200萬噸級乙烯生産基地;現代煤化工産業向資源地集中,原料産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專用化肥等深加工産品和精細化學品向消費地集中。

    問:“十二五”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的主要思路是什麼?

    答:“十二五”時期,石化和化學工業既要堅持轉變增長方式,注重産業轉型升級,又要堅持自主創新,處理好産業發展與生態環保、安全生産之間的關係。《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優化産業布局,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聯合重組、淘汰落後、技術改造、安全生産、兩化融合力度,提高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石化和化學工業集約發展、清潔發展、低碳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規劃》提出了五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內需為主,二是堅持結構調整,三是堅持技術進步,四是堅持綠色發展,五是堅持國際合作。

    問:“十二五”石化和化學工業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規劃》概括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化學工業發展的三項重點任務,每項重點任務又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並相應開闢了八個專欄,明確了各子行業的發展重點,體現了對行業發展的引導。三項重點任務分別是:  
    一是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升級。通過組織結構、原料結構、布局結構及産品結構的調整,實現化學工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通過企業兼併重組、優勢互補,提高産業集中度,形成大、中、小企業結構合理,上下游企業協作配套的産業組織體系。通過基地化、一體化、園區化、集約化發展模式,優化産業布局。通過基礎化工産品有效供給,大力發展高端化工産品,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嚴格控制供需基本平衡産品的産能過快增長,調整産品結構。
    為明確重點子行業主要任務,相應開闢了促進企業兼併重組、重大生産力布局、2015年主要化工産品生産能力目標、“十二五”高端化工産品發展重點、落後産能淘汰重點等5個專欄。其中,“十二五”石化和化學工業的淘汰落後工作重點:落實現有産業政策提出的落後産品與工藝淘汰要求,如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産工藝裝備和産品指導目錄、禁限用高毒農藥管理措施公告等;已制定行業准入條件的,抓緊淘汰不符合准入的産能,如黃磷、電石、燒鹼、氫氟酸、磷銨、合成氨等;國際公約承諾的淘汰産品,如部分消耗臭氧層物質、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及高毒農藥等;産能過剩、高毒高風險産品,如農藥、鉻化合物等。
    二是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圍繞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和健全産業創新體系,提出了技術創新重點和技術改造要點等2個專欄。通過加大行業基礎性研究,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和關鍵技術,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並列出了石化、現代煤化工、化肥及無機鹽、農藥、化工新材料與新型專業化學品等行業或領域的技術創新重點。立足現有企業和基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出了包括危險工藝的改造、品種質量的改善和標準化、節能減排與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兩化融合等,以及石化、化肥、農藥、危險化學品及部分傳統産業的技術改造重點。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和裝備産業化,全面提升我國化學工業的整體技術與裝備水平。
    三是促進綠色低碳安全發展。強調了推進節能降耗治污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及資源再利用、強化危險化學品安全發展等三個方面的重點,開闢了節能減排要點專欄,實現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進産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做好煤化工、農藥等排放量較大行業的污染防治,加大工業廢水處理力度,有效降低單位産品的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廢棄物和副産物回收再利用,以及低品質資源的高附加值應用,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危險化學品本質安全。加快實施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籤制度(GHS),合理制定化工園區安全容量,強化危險化學品管理,積極倡導和推進責任關懷。

    問:“十二五”高端石化化工産品的發展重點是什麼?

    答:發展高端石化産品是石化和化學工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發展高端石化産品,《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將新材料作為7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而化工新材料又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石化高端産品以發展化工新材料為主。
    “十二五”全行業要圍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重點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急需的化工新材料及中間體、新型專用化學品等高端石化化工産品。一是大力發展工程塑料、特種合成橡膠等先進結構材料,促進結構材料的輕質化;二是加快發展以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為代表的非金屬功能材料;三是加速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其增強複合材料;四是注重發展電子化學品、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水處理化學品、環保型塑料添加劑等高性能、環境友好、本質安全的新型專用化學品。
    《規劃》設立的重點發展的石化化工産品目錄,是“十二五”高端石化産品發展的基本方向。但是,全球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迅猛,新技術、新産品不斷涌現。因此,未列入該目錄的産品如符合化工新材料的特性,推動技術進步的,也將重點支持。此外,《規劃》對部分化工新材料的生産技術也列入了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技術創新的重點。

    問:“十二五”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的途徑有哪些?

    答:《規劃》提出了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節能減排目標,包括水耗、能耗、二氧化硫及主要污染物減排的總體目標,煉油、乙烯、合成氨的降耗指標等。具體是: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18%、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8%、8%、10%、10%,揮發性有機物得到有效控制。煉油裝置原油加工能耗低於86千克標準煤/噸,乙烯燃動能耗低於857千克標準煤/噸,煤制合成氨裝置綜合能耗低於1350千克標準煤/噸。
    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主要途徑有:一是從源頭上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等行業發展,淘汰高耗能的黃磷、電石、氮肥、燒鹼等行業的落後産能,從嚴布局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的煤化工項目。二是利用技術進步推動節能減排,包括油品質量升級、推廣清潔生産與節能節水工藝、探尋溫室氣體減排路徑,開發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並推廣應用等;三是通過完善管理促進節能減排,包括建立和完善石化化工行業節能減排指標體系、檢測體系和考核體系,推動化工園區按照産業集聚、能源梯次利用、排放集中治理的標準規範進行建設等。

    問:為確保規劃實施,《規劃》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答:為全面落實完成《規劃》的各項目標和任務,《規劃》提出了七項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強規劃指導、完善産業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健全標準體系、加強資源保障、維護公平貿易和改善行業管理等。建立健全行業管理體系,加強與各有關部門協調,共同組織實施好《規劃》。
    根據國家宏觀調控和石化和化學工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十二五”將陸續&&一些政策以提高部分行業准入門檻、淘汰落後産能,規範化工園區發展,引導行業調整結構,綠色發展。一是研究制定煤化工産業發展政策,制定化肥、農藥和氰化鈉等行業准入條件,完善鉻化合物生産建設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制定化工園區指導意見,規範園區規劃和布局,加強石化化工産業政策與財稅、金融、土地、環保、安全生産等政策的銜接。二是積極研究支持石化化工企業兼併重組的政策,制定化肥行業淘汰落後工藝技術裝備目錄及配套政策,農藥工業限制和淘汰的産品、技術和裝備目錄等,促進化肥農藥行業的淘汰落後工作。三是梳理現有標準情況,提高生産、技術、應用、安全、能耗、環保、質量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水平,做好標準間的銜接,加強標準貫徹;加快現代煤化工安全生産等相關標準規範的制定;大力發展先進的檢測認證技術和體系,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推進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雙向轉化。

    問:烯烴工業“十二五”産業布局的重點是什麼?

    答:我國石油資源短缺,能源需求旺盛,為提高石化産品保障能力,拓寬原料來源、優化原料結構,提高烯烴工業産業競爭力,烯烴原料多元化率要達到20%。
    烯烴工業“十二五”産業布局的重點是:一是對於石腦油、輕烴等資源為原料的烯烴工業,要按照煉化一體化、園區化、集約化的發展要求,合理布局,嚴格控制石腦油制烯烴項目新布點;中西部地區以滿足區域市場需求為主,東北地區以現有裝置改造為主,沿海地區可布局建設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二是對於以煤炭、甲醇等資源為原料的烯烴工業,應在煤炭資源豐富、水資源較好、二氧化碳減排潛力和環境容量較大、交通運輸便利及産業發展能力較強的煤炭凈調出省區從嚴布局;其餘地區,尤其是煤炭調入省區,要嚴格限制發展煤制烯烴。三是在原料可以保障穩定供應的情況下,在沿海地區慎重布局進口甲醇制烯烴項目。

    問:化肥工業“十二五”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答:“十二五”化肥行業要從結構調整、優化布局、推進技術進步等方面入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具體是:
    一是要在保障尿素、磷銨等大宗産品穩定供應的基礎上,積極開發養分比例更合理、環境污染小、肥效更高等化肥新品種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和環境友好的要求。二是要提高化肥行業集中度,整頓小化肥企業,提高複合(混)肥行業准入門檻,提高和穩定化肥産品質量,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三是優化産業布局,以尿素為例,考慮到鐵路運力的問題,支持企業在能源産地和有條件的糧棉主産區建設大型尿素生産基地,避免在西北産煤大省集中布局從而造成用肥旺季調運困難的問題。四是支持化肥生産企業根據區域養分特點開發適用性更強的通用肥和專用肥,配合農業部門開展測土配方施肥。五是積極開發大型化肥核心成套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技術,新型肥料生産技術等。

    問:農藥工業“十二五”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答: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農藥的生産能力與産量已處於世界前列,産品質量穩步提高,品種不斷增加。“十二五”農藥行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是提高産業集中度,優化産業布局、大力調整産品結構、加快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後産能。一是加大兼併重組力度,推動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規模、多品種的農藥生産企業集團,逐步改變農藥行業企業多,規模小,競爭力弱的局面。二是實現農藥生産企業的園區化管理,嚴格控制農藥生産企業新布點,根據市場、資源環境容量、産業基礎等條件,在全國形成3-5個生産企業集中、規模適度、配套設施齊全、管理水平較高的農藥特色明顯的化工園區。三是加快高毒高殘留農藥的淘汰進度,積極研發或尋找替代環保農藥品種,大力推動農藥劑型向水基化、無塵化、控制釋放等高效安全方向發展。鼓勵開發節約型、環保型包裝材料。四是針對高環境風險農藥替代、環境友好型農藥製劑發展、高濃度含磷、含鹽等廢水治理等進行技術改造,加快實現大型企業主要産品的生産連續化、自動化,提高農藥生産本質安全水平。

    問:如何提高危險化學品的本質安全?

    答:我國石化和化學工業主要大宗原料和産品80%以上屬於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産形勢十分嚴峻。本質安全是指在化學品企業遇到不可抗力、設備故障或不安全操作時仍能夠保證不發生事故或把危害降到最低。本質安全是隨着科技進步、事故教訓及安全要求的提高,而逐步完善、提高的。
    為實現化學品的本質安全,“十二五”要從三個方面加強工作力度,一是完善制度建設,貫徹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加快實施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籤制度(GHS),建立化學品危險信息數據庫,完善化學品法規和標準體系,規範化工園區管理,制定化工園區准入條件,做好化學品生産的行業規劃與布局,合理制定安全容量和環境安全防護距離;二是加強企業安全管理,督促企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危險工藝改造,採用規範設計、安全工藝和裝備,改進作業場所安全設施、警示標誌,加強員工安全培訓等;三是加強化學品流通監管,嚴格控制化學品違規流入食品加工環節。

    問:城市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如何發展?

    答:隨着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部分危險化學品企業與城區、居民區以及周邊企業的安全距離進一步縮小,安全環保隱患增大。部分地方化工園區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缺乏統一協調,園區整體規劃缺乏安全評估,項目布局與安全環保設施不配套。
    城市現有危險化學品企業必須要遠離江河水資源保護地等環境敏感地區,與主城區、居民區及周邊企業具有合理的安全距離,應科學評估對周邊居民區、企業的安全風險,查找企業安全隱患,並加快啟動危險工藝改造,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以及嚴格限制新增産能的技術改造等工作。
    對未設置在化工園區等專業工業園區內,且對民眾、環境存在重大隱患的城市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應制定“關、停、並、轉、遷”計劃,搬遷企業必須設置在化工園區等專業工業園區內,選址符合城市遠期的發展規劃,企業應符合園區內産業特點,在産品結構與質量、工藝技術、節能減排、安全生産條件等方面嚴格准入條件,實現一步到位的高標準搬遷建設,避免二次搬遷。

    問:GHS是什麼?對化學品的管理起到什麼作用?

    答:GHS實際上是根據化學品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健康及生態毒理數據來進行分類的一套標準體系。GHS將化學品分為易燃氣體等16類物理危害、致癌性等10類健康危害、危害水生環境等2類環境危害,各國按照這套標準進行化學品分類,即可實現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籤的統一,消除各國對同一種化學品卻有不同的分類的現象。這套標準體系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根據人們對化學品的認識,逐漸完善的,至今已修訂過4版。由於各國化學品生産能力及水平有差異,因此聯合國提出各國可積木式選擇GHS其中類別。
    我國現有化學品4.5萬多種,每年申報數百種新化學物質,實施GHS一方面有利於與國際標準接軌,改變我國注重易燃易爆、急性中毒等即時性危害,忽視對人體健康及環境潛在危害的現有化學品分類和標籤體系,通過完善化學品健康和生態毒理數據,提高對化學品危害的認識,通過更詳盡的分類和標識,將危害告知化學品生産、使用、運輸人員及公眾,起到有效預防、控制和減少化學品對健康和環境危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於目前歐盟、美國、日本等主要國家和地區已實施GHS,出口到上述國家和地區的化學品必須按照GHS進行分類,並在包裝物上貼統一的標籤,我國是化學品進出口大國,實施GHS可避免由於分類和標籤不一致導致的貨物滯港等情況,減少貿易成本。因此,實施GHS對健全我國化學品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化學品行業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2015年石化化工産值達14萬億 2012-02-06
十二五石化業力推産業集中化 2012-02-06
高端石化産業將成投資熱點 2012-02-06
中石化被曝攤派賣高價酒 2012-02-02
中石化員工被曝卷千萬購油款跑路 2012-02-0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