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北京農商行停辦存摺 背後潛規則曝光
2012-02-03   作者:張鵬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節前,我到北京農商銀行的一個網點,想把醫保存摺裏的錢取出來,他們是北京銀行的醫保代辦點,沒想到工作人員説用存摺不能取錢,換成卡才可以取,結果很多年底打算取錢的老人都沒辦成,還得自己去遠處的北京銀行取錢。”69歲的馬女士向記者訴説她最近在銀行的遭遇,而類似情況並不少,要麼是不能新開存摺,要麼是存摺滿頁需要換的時候不給換,必須換成卡,存摺似乎成了“緊俏物品”,令很多一輩子用慣了存摺的老人深感疑惑。
  西城消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接到多位老人的相同投訴,由於銀行屬於專業部門,他們將消費者投訴意見匯總後將轉交銀監會。
  近期,不斷有銀行&&“存摺將退出歷史舞&”,取而代之的是“卡時代”,記者調查發現,這種交替的背後,除了方便環保,還有一些潛規則存在。

  老人訴苦:徹底被各種卡搞糊塗

  對於75歲的劉大爺來説,將用了多年的存摺變成一張薄薄的卡片,是一件很難適應的事。“上個月,我去工商銀行的一個網點取退休金,舊存摺已經滿頁,我要求換個新的,可工作人員説,他們現在已經沒有存摺了,要換就都換成卡,説了很多卡的方便和好處,我不想換也不行了,人家説沒有了嘛。”可換成卡之後,劉大爺總覺得心裏不對勁兒,“從卡片上我什麼也看不見,不像存摺似的,取了多少,還剩下多少,一筆一筆,白紙黑字,我心裏特別清楚。”
  這個月,劉大爺拿着卡去銀行取款,按照老習慣排隊到櫃&&理,排到之後一名工作人員説,有卡的都到自助取款機辦理,還手把手教劉大爺用了一次。“我現在記性實在不好,人家教完我就忘了,下次我也不費那個勁兒了,讓兒子幫我取算了。”連取退休金這樣的事還要依靠孩子,讓劉大爺覺得自己越來越不中用,心中很是失落。
  在北京農商銀行最終把醫保存摺換成卡之後,馬女士心裏也不踏實,“附近沒有網點,取趟錢還得坐好幾站車,最後我還是換成卡了。”算上醫保卡、工資卡,還有別的銀行卡,馬女士手裏現在一共有8張卡,“現在都想不起來當初是為什麼辦的卡,反正是工作人員一個勁勸我辦,説以後存摺都不讓用了,還是卡方便。可是現在我根本記不清每張卡上有多少錢,開的是活期還是定期,存的多長時間都想不起來,抽空我還得去每家銀行查一下,都記在本子上,心裏才踏實,要是存摺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銀行説法:告別存摺為方便環保

  工商銀行95588客服&&,工商銀行正在進行“服務模式”的調整,將逐步取消存摺,實現“無紙化辦公”,“大的網點基本已經調整完畢,不再開辦存摺,舊的存摺還可以繼續使用,但是滿頁之後就需要換成卡,新的活期或者定期的存摺以後都不會再開了。”
  據了解,工商銀行一些小網點還沒有改造完畢,還允許存摺開戶,但據説取消存摺是大勢所趨。“除了環保,還方便顧客,以後取錢就不用到櫃&排隊,直接使用自助設備就可以,交各種費用也可以自助完成,如果是老年人不習慣使用自助設備,我們有工作人員可以隨時幫助他們,明細單也可以到櫃&或者機器上去打印。而且辦卡之後,很多行動不便的老人其實根本不用來銀行,開通網銀或者電話銀行在家裏就可以辦很多業務。”
  記者又致電建設銀行,了解到建行目前也有統一規定——“不能新增存摺,鼓勵客戶辦卡”。和工商銀行一樣,顧客換存摺就要換卡,存摺滿頁也要換卡,“有了卡以後,辦理很多業務不用出門,直接登錄建行主頁,不用申請網銀也可以辦理。”
  如果説“無紙化”是發展趨勢,可是對於存摺的去留問題,各家銀行的態度並不一致。農業銀行的客服人員&&,在農行網點,辦理定期、活期存摺都不受限制,如果工作人員説沒有存摺,有可能是這個網點的存摺暫時用光了,但並沒有取消這項業務。北京銀行也&&沒有停辦存摺。

  顧客質疑:櫃&減負了,老人添堵了

  對於銀行的理由,很多顧客並不認可。馬女士&&,即使存摺全部取消了,銀行就能實現無紙化辦公了嗎?“上周我去銀行打印對賬單,不也用了好幾張紙嗎,如果是存摺,直接打在上面似乎更節省紙張呢。”
  在馬女士經常去的一家比較小的工商銀行網點,記者看到,櫃&前等候的人並不多,在自助繳費機前排隊的人卻不少,幾位老人也顫顫巍巍地排在其中。馬女士告訴記者,過去是櫃&人多,機器前人少,可是現在情況卻正好相反,“銀行讓大家都去辦卡,説是方便顧客,不用排隊,可現實的情況是這隊排得並不比以前短,櫃&人少了,他們的工作減負了,可是我們卻增添了不少麻煩,這麼大歲數,還要學習用這些機器。”她&&,老人學習使用這些有不小的困難,更別提什麼網銀、電話銀行、手機銀行了,“他們説的那些方便我沒體會出來,就覺得添堵了。”
  幾位排隊的老人也對銀行取消存摺的做法提出了意見,認為這是銀行“圖省事”,“我們都自助了,那銀行就不用為顧客服務了,把麻煩都轉嫁給我們了。”他們甚至質疑:“我們老年人確實沒有多少錢,整天佔住櫃&,是不是銀行覺得這樣佔用他們的資源和成本,不划算,才把我們推出去的?”
  老人們這種説法並非臆測,有調查報告稱,目前中國銀行業為控製成本,櫃&業務量正在下降,轉而由電子渠道取代。最新數據顯示,工行、中行等大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約為櫃&業務的兩倍。但控製成本某種程度上卻導致“服務縮水”,老人成了最受影響的群體。

  算筆細賬:一張卡背後有多少附加值

  除了“被自助”,老人對於辦卡最抗拒的一點就是成本比存摺高,“又是工本費,又是年費,一張卡一年10塊錢,本來就沒多少錢,每年還要扣。”對於很多精打細算了一輩子並不富裕的老人來説,這些錢花得讓他們心裏不舒服。
  目前,工商銀行開卡不需工本費,年費第一年免費,從第二年起每年10元,建設銀行開卡的工本費和年費分別都是10元,而存摺除了5元的工本費,基本不需要交其他的費用。“其實對於一張銀行卡來説,10元錢的年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後的附加值遠遠高於一張存摺。”曾在銀行工作多年的高先生為記者揭開了“卡時代”背後的小秘密,他提供了一個業界的普遍説法:“銀行卡是銀行業務的一個平台,可以為銀行創造大量的中間業務收入。”
  記者根據工商銀行提供的收費標準,為一張卡有可能産生的附加值算了一筆細賬。首先,打印賬目明細單,一年以內不收費,一年以上收30元,3年以上收50元;開通存取款短信提醒,一個月收費2元;開通網銀免費提供口令卡,但是如果想用更保險的U盾,按照等級不同收費50到80元;用銀行卡在ATM機上跨行取款,每一筆(最高2000元)收手續費2元;銀行卡還可以購買理財産品、股票、基金等,都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相比之下,存摺使用功能單一,基本就是存取款,基本不會産生衍生費用。
  不可否認,這些不可低估的附加值也是一些銀行取消存摺的背後動力。高先生告訴記者,多年來,鼓勵客戶辦卡是銀行系統銷售人員比拼業績的“潛規則”,“總部經過核算每年會給各網點分配辦卡的任務量,辦卡的數量決定着銷售人員獎金的多少,是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如果客人不明確&&非要辦存摺不可,我們就直接開卡,卡的效益高多了。”
  一張卡可能産生不了多大效益,可加起來卻數字可觀,手續費已經成為銀行重要收益。據去年底上市銀行的季報顯示,前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達到3204億元,同比增長44.5%;銀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佔營業收入比重同比繼續上升。
  即使有銀行界人士一再聲稱已經進入全民“卡時代”,甚至“無卡時代”也將到來,因為一些銀行的指紋識別系統也開始普及使用,但是,不可否認,存摺依然擁有很多老年的“鐵桿粉絲”,銀行有沒有權力剝奪他們使用存摺的權利呢?
  在停辦存摺這個問題上,銀行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而老人是弱勢中的弱勢,“我們即使不想接受恐怕也難以抗衡,只是希望通過投訴,銀行可以尊重我們自己選擇的權利。”馬女士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辦卡容易辦折難 存摺漸淡出江湖 2011-12-29
11家銀行不開新折 存摺淡出市場 2011-12-19
存摺銀行卡將退出江湖? 2011-11-28
“存摺荒”實是金融普惠服務理念缺失 2011-11-28
銀行停辦存摺業務 專辦卡為收年費 2011-08-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