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玉凳拍出2.2億未實際成交 拍品真假依舊成謎
2012-02-02   作者:  來源:新京報
 

    “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官網顯示:拍品“漢代玉凳”全稱為“漢代青黃玉龍鳳紋梳妝檯、坐凳(兩件)”。2011年1月9日,該拍品以2.2億元成交,創下新的玉器拍賣紀錄。然而,不少網民卻直指該拍品“造假不專業”。“醉眼梨花滿路”等網民説:“漢代古人是席地而坐的,當時還沒有發明凳子。”還有網民分析,這可能是拍賣公司夥同委託人(賣家)、買受人(買家)聯手做的局。“天價拍品就是魚餌,抵押後從銀行套現。”
  新華社“中國網事”就此事採訪獲悉,所謂“漢代玉凳”的真假依舊是謎,但拍賣方承認該玉器並未最終成交。

  疑點1 “漢代玉凳”是否為贗品?

  “中嘉拍賣”高級顧問朱明講述了拍品鑒定過程:該拍品在河北征集到後,請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南泉老先生進行實物上手目鑒,認定此拍品為“漢代”。
  周南泉的鑒定證書顯示:“名稱:玉梳妝檯與椅”“年代:漢”“質地:玉質”“專家鑒評:質晶瑩溫潤,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漿……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然而,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張寧認為:“漢代時人們是席地而坐,這種凳子要到宋朝才有。”還有專家&&,從圖片上看,它屬於“高坐器具”,不符合漢代的禮制和貴族文化特點,也不符合當時的服飾要求,可能是倣清代傢具。
  對此,“中嘉拍賣”副總經理黃建軍解釋,這件拍品的主件是梳妝檯,坐凳僅為附件,梳妝檯是陳設器而非實用器。“用‘漢代人席地而坐’來判定當時絕沒有凳子,下此結論為時過早。”

  疑點2 為何天價拍得卻未付款?

  據朱明介紹,送拍的委託人根據拍品玉料的重量與珍貴性、周南泉先生的鑒定證書和“中嘉拍賣”的建議,將起拍價定為1.8億元。“這件拍品,即便不是漢代的,而是現代的,它的價值也可能比起拍價要高。”
  針對網民關於“通過拍賣‘洗錢’‘騙貸’”等質疑,黃建軍回答,“漢代玉凳”最終實際並未成交。“拍賣現場,該拍品雖已落槌,但買受人並未當場付款,之後我們曾多次催促其付款,但直到現在也沒實際交割。買受人當時所繳納的3萬元保證金依然在拍賣公司,已作違約金處理,而拍品依然在委託人處。”
  這件拍品的買受人張先生承認,他曾替“老闆”在《古玉雅集》專場拍賣會上以2.2億元拍得“漢代坐凳”。之所以“賴賬”,他這樣解釋:“我們老闆的錢沒到位,最後沒付款。”

  疑點3 拍賣方有無“知假拍假”?

  針對網民“‘中嘉拍賣’假拍‘漢代玉凳’已不是首次”的指控,朱明説:“我公司拍賣的‘漢代玉凳’,有專家鑒定,也已通過文物主管部門的拍前審核並獲得拍賣許可,沒有任何違法違規行為。”但同時,朱明並未否認有關“‘中嘉拍賣’售假有‘前科’”的問題。
  朝陽法院官網顯示,2008年,劉某在該拍賣公司購買8件古董商品,共支付貨款近26萬元。後劉某經鑒定發現,這8件瓷器均為現代倣品。2010年底,法院判決“中嘉拍賣”向劉某退還全額貨款等。
  記者從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了解到,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不是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員,也不具有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評定的企業資質等級。
  截至記者發稿時,北京市文物局尚沒有對“2.2億元‘漢代玉凳’涉嫌假拍”事件做出最終結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漢代玉凳拍出2.2億元 疑有洗錢騙貸嫌疑 2012-01-30
2.2億漢代玉凳:戲弄誰的智商 2012-01-30
“漢代玉凳”,又一個“金縷玉衣”? 2012-01-30
"漢代玉凳"拍出2.2億引質疑 專家:應追究造假 2012-01-30
“漢代玉凳”拍出2.2億元 是拍賣還是詐騙 2012-01-30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