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位農民的“收支賬單”
2012-01-30   作者:記者 林艷興 甘泉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據農業部預計,2011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以上,增幅繼2010年之後再次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實現連續八年較快增長。春節期間,記者深入我國農業大省江西、河南部分農村,和農民們盤點收支,感受我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喜憂與希冀。

  種糧農民謝國新: 種田65畝,第一次靠種糧存了款

    對於河南潢川縣劉寨村51歲的謝國新來説,2011年有着不一樣的意義——種了幾十年糧食的他,第一次靠種糧存了款。
    2011年他種了65畝水稻,畝産475公斤,加上種糧補貼,總收入80290元。扣除各類生産成本後,全年種田純利潤27535元,畝均收益423元。再除去家庭各項生活開支18000余萬元,一年下來,還能存下1萬元。
    2006年以前,他每年靠着種自家的12畝水稻,平時節儉,到年底還是收不抵支。他説,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超過100畝的“種糧大戶”。隨着農民大量進城務工,越來越多的田出租給種糧農民。眼看離100畝的目標越來越近了,謝國新充滿期盼的同時,也有憂慮。
    首先是憂慮種糧效益依然偏低。“我子女在外工作,而對那些子女正在上學的農民,就算種上100畝,收入的一半用於家庭開支,一半用於子女上學,最多收支持平。”他説。
    其次,國家種糧補貼未能真正補到種糧農民頭上。謝國新説,他2011年種田65畝中,有53畝是租田得不到補貼,每畝還要付160元租金。“要是能少要地租,補貼也給咱,那可好了!”他憧憬着。

    記者點評:2011年,我國糧食産量實現了半個世紀來的首個“八連增”,為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和控制通脹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與務工相比,種糧的比較效益仍然很低。國家應在推動土地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補貼方式等方面努力,為農民種糧、地方政府抓糧提供良好的收益預期。

    種果農民張佩峰:臍橙還挂在樹上,農資賒賬已開始計息

    “本人有大量臍橙出售,價格面議。”江西尋烏縣登頭嶺村青年農民張佩峰,最近網上的QQ“個性簽名”一直是臍橙“銷售廣告”。可春節過了快一個星期,他的6.5萬公斤臍橙依然無人問津。
    27歲的張佩峰初中畢業後便在家種起了臍橙,如今他種的臍橙已發展到20多畝、1000多株。10年來,臍橙銷售成了他最頭痛的事兒。
    “2010年還能賣到3.6元一公斤,但2011年跌到1.6元一公斤。”張佩峰怎麼也想不通,這臍橙的價格咋就這麼大漲大落。
    2011年風調雨順,張佩峰的臍橙增産,有4萬多公斤待售。剛採摘時,果販曾出價2.9元/公斤收購,他期望更高的價錢,未成交。豈料隨後市場價格急轉直下,一直跌到1.6元/公斤。他“賭”春節前臍橙價格將上漲,又從別人家收購了2萬多公斤,存進倉庫。可春節銷售旺季過了大半,市場價格仍然平穩。
    “過年時我身上就剩下1塊錢。”張佩峰説,去年投入1.5萬元,其中6000元賒賬記在農資店裏。春節前夕,農資店老闆來催賬,人家説要開始算利息了,月息2分。
    眼看就要開春了,張佩峰指望臍橙價格盡快好起來,樹上的臍橙還能賣個好價錢。

    記者點評:剛剛過去的2011年,是許多農産品的“豐産年”,也是價格的“調整年”。和臍橙一樣,我國許多農産品都經歷了“豐收的煩惱”——增産不增收甚至減收。如何構建農産品生産和價格穩定的長效機制,如何向農民傳遞準確的農産品産銷和價格信息,仍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着力破解。

    挖煤農民劉家友:一年收入5萬元,孩子教育支出壓力大

    為了妻子和兩個兒子更好地生活,41歲的河南光山縣劉河邊村農民劉家友已是第3年在山西呂梁一家國營煤礦挖煤。
    “相比其他工作的收入,這裡的工資還算可以。”他説,每月能掙5000多元。一年幹滿十個月,有5萬元收入,這便是四口之家的全部收入。
    翻開他們家的賬本,是簡單的一列開支:大兒子15歲,在縣城讀初三,全年合計要1萬多元;小兒子剛進學前班,每年僅需580元學雜費。其餘則是平時的家庭生活支出。算下來,去年結餘約2萬多元。
    但考慮到孩子未來的“教育投資”,他還是感覺到壓力。他算了一下,現在讀中學每年需1萬元,大學每年需1.5萬元,如果兩個兒子都念完大學,則需要27萬元。以每年存2萬元的速度,需要13年半才能攢夠這個數字。
    “錢再多沒用,人成材,要有知識、有文化才是硬道理。”雖然耗資大,但他還是決心讓孩子讀書,並讓妻子專職在家照顧兩個孩子。

    記者點評:得益於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務工收入是近年來我國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當前,中小企業發展困難增多,可能影響農民工資性收入,依靠農民外出務工增收,今年形勢不容樂觀。而農民的農資支出、消費支出等剛性開支卻難以下降,特別是教育花費大、數額高,正成為許多農民的新負擔,值得重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武荊高速承諾:優先支付農民工工資 2012-01-30
我們關注改名,農民工關注欠薪 2012-01-20
北京:150萬農民工將納入社保 2012-01-20
北京: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近1.5萬元 2012-01-17
切實保障進城農民土地財産權 2012-01-1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劉遠舉:抽籤或可解決春運售票難題[思想]高連奎:福利國家經濟反而更高效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