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規定再徵意見 最高罰3萬
專家呼籲儘早將規定升格為條例,加大處罰力度
2012-01-17   作者:記者 梁嘉琳/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國家質檢總局16日公布《家用汽車産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二次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汽車三包規定”)。
  相對以往,新汽車三包規定首次明確:“本規定所稱三包責任由銷售者依法承擔。銷售者依照規定承擔三包責任後,屬於生産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其他經營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産者、其他經營者追償。”
  雄志律師事務所民事法律部主任王永靈向《經濟參考報》記者&&,此舉有助於防止銷售者(俗稱“4S店”)、生産者(俗稱“整車廠”)、維修者(俗稱“修車廠”)對三包責任“踢皮球”。
  不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新汽車三包規定仍未改變銷售者相對於生産者的弱勢地位。銷售者一方面不掌握技術優勢,一方面不掌握網點布局主導權,往往不敢也不願得罪生産者,因此“追償三包責任”一説並不符合實際。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説,根據現行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符合的條件包括,獲得汽車供應商品牌汽車銷售授權。
  “如果整車廠生産的車子有質量缺陷,但4S店替整車廠向消費者換了車、賠了錢,4S店雖然具有向整車廠追償的合法權利,但一般不具備這樣的談判能力。”邱寶昌説。
  新汽車三包規定還首次規定了《罰則》部分,其中對於各類違規行為,分別規定了“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依法向社會公布”等不同罰則。
  對此,邱寶昌稱,根據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部門規章的最高罰款額度一般不能超過3萬元,“建議新汽車三包規定升級為新汽車三包條例,加大行政處罰力度,並細化民事賠償的規定,畢竟民事賠償一次可能賠個100萬,相對於3萬元,對企業違規行為的震懾力度大多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關注]網民議汽車三包聽證:"售後30天"規定不合理 2011-10-28
質檢總局稱汽車三包條件已成熟 將制定實施細則 2011-10-27
汽車“三包”共識應盡快變成現實 2011-10-27
汽車“三包”退還有望? 2011-09-29
汽車“三包”規定何時取代“霸王條款” 2008-12-2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劉遠舉:抽籤或可解決春運售票難題[思想]高連奎:福利國家經濟反而更高效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