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樓市調控持續,房地産市場正由“量跌價滯”向“量價齊跌”轉變。在眾多中小房企資金極度緊張的背景下,招商、保利、中海等行業龍頭則開始在土地市場搶佔“先機”。 招商地産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先後在貴州省畢節市競得兩幅地塊的使用權,總金額為3.27億元。公開信息顯示,招商地産此前分別在青島和武漢有地塊入手,在青島通過股權轉讓方式獲得4幅地塊,總建築面積達29.46萬平方米;在武漢以34億元拍得3幅地塊,總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近期在土地市場出手的行業龍頭企業不只招商地産一家。公告顯示,保利地産先後在石家莊和佛山拿地,總金額超過37億元。萬科近日公告,旗下有新增地産項目。中海地産則在寧波和武漢分別拿地。加起來,幾家龍頭房企近日拿地總金額超過100億元。 中原地産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總體而言,一線房企2011年業績仍然不錯,中原地産統計的20家一線房企2011年總體業績7017.2億元,與2010年的6103.9億元相比增長15%。“這説明一線房企的資金鏈壓力相對較小,因為一線房企在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促銷措施,以價換量的同時獲得了一些現金流。”他&&,“去年以來北京等城市土地價格相對有一些下調,而土地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儲備,此時入手多少也有一些抄底的因素。” 鏈家地産首席分析師張月持同樣觀點。張月&&,大型房企在限購早期就及時制定應對策略,除了向二三線城市轉移投資,還及時調整産品類型並推出適度降價策略,使得全年銷售業績依然出現環比上漲。 張月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控政策下,中小房企成交量大幅縮水,資金周轉陷入困境。隨着政策繼續收緊,行業洗牌程度加深,一些大型房企傾向於在相對較低的成本上多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