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察文字稿-彩電大戰:雲上的戰爭
2012-01-16   作者:  來源:央視網
 
  解説:3D、LED、互聯網、智能雲電視,彩電市場大打概念牌,什麼樣的産品更受消費者認可?電視機智能化時代,誰能搶佔先機?《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史小諾):各位晚上好!歡迎收看今天的《今日觀察》。又到了年底,又到了傳統的家電銷售的旺季。相信很多觀眾朋友正在收看我們節目的電視機,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裏,無論是屏幕的尺寸還是顯示的效果,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那如今的電視機也開始具備越來越多,我們或者熟悉或者陌生的一些功能。那今年您的家裏新換了什麼樣的電視機?在這個春節,您又打算買什麼樣的新的電視機?在如今的家電市場,各種型號、尺寸、功能的電視機産品,讓人看都看不過來,我們應該怎樣選擇呢?
  解説:在這個春節期間的家電市場上,國內外各大品牌的電視機,紛紛打起了概念牌,3D、LED、雲電視、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各種各樣的概念,佔據了賣場裏面,最搶眼的位置。
  蘇寧深圳華強北群星店店長向穎:比如説這個電視機是不是帶3D功能的,這是最基本的,還有這個是不是LED超薄的呢,看一下,這種薄一點的,厚度的話只有2.8公分左右。然後還有一點的話,這個可不可以插網線上網,就是所謂的智能電視,帶不帶Smart TV的。
  解説:各大電視機品牌的概念,似乎有一些混雜,然而在其中,國內自主品牌和國外品牌之間,卻有一道涇渭分明的界限。國內的品牌包括TCL、創維、海爾、海信,主打的概念集中在電視機的智能應用和互聯網方面,而國外的品牌,像夏普、索尼、三星、LG等等,更強調的仍然是自己的3G,LED的面板技術。那麼在這些概念裏面,究竟哪些更被消費者關注呢?
  消費者1:概念倒不是很關心,比如説有什麼網絡之類的,我覺得現在只要能接電腦的話,他説那些概念,其實都能實現,所以那些我覺得只是個噱頭而已,關鍵看它的實質的東西,比如説屏的清晰度,日立度,對比度各方面的。
  消費者2:其實上不上網我覺得無所謂,我們家有幾&,電腦、筆記本都有,但是現在這個潮流吧,覺得這個電視好像都要有這個功能,我老婆她就是要,其實我覺得無所謂。
  解説:在採訪中,很多消費者都&&,對於電視機更關心的仍然是屏幕的好壞和顯示的效果,電視機能否上網,並不是最看重的功能。
  向穎:從我們了解的數據來看,3G電視,和大屏成為消費者今年追求的一個主要産品,那麼3G電視在目前的市場上消費份額,大概佔40%左右,55以上的大屏,也慢慢地去為廣大的消費者所接受。
  解説:來自行業協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樣的事實,2011年中國彩電市場在主要消費高端産品的一線大城市,國産品牌份額,由2010年的49%,下降至46%,國外品牌在佔據了過半的市場空間,而國産品牌仍然是在低端的三、四級市場佔據優勢。
  主持人:今天我們邀請到現場演播室的嘉賓,是TCL集團多媒體副總裁楊斌先生,以及我們財經頻道評論員張鴻。其實説到買電視,我們家是很久沒有換過電視了,可能比較守舊嘛,也沒有想到新出來什麼品牌,或者型號,或者新的功能要去換,但是可能就是現在像我這樣的人居少數,我覺得好多人還是挺好這個的,就像手機,換了新的手機,一定要買來自己嘗試一下,所以現在國內的彩電市場,我們想了解一下,比如説國內的品牌和國外品牌,競爭格局怎麼樣?分別採取了怎樣的一種競爭策略?現狀怎麼樣?楊總首先給我們介紹一下。
  楊斌(TCL集團多媒體副總裁):那麼其實剛才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現在應該説中國市場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
  主持人:很大的一個市場。
  楊斌:那麼應該説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一個市場,一年的市場容量超過4000萬台,應該説中國市場的競爭本身也是全球競爭的一個縮影。那麼臨近春節,其實消費者更願意去在市場上選擇一些好的産品,比如説過年了,能夠享受電視給他帶來的一些愉悅,一種舒適感。那麼從現在競爭態勢來説呢,其實經過這幾十年的一種發展的話,現在大家在市場上看到的品牌的話,也就是十幾個品牌,可能是分成國內的自主品牌,包括一些外資品牌,那麼這十幾個品牌在4000多萬容量裏面進行角利,應該説每家品牌的,他們的表現都各有各的特色,有些可能是走得是技術路線,有些比如説外觀比較好,有些是功能比較領先,有些是能夠針對消費者的需求,打造出非常適合他的一種使用方面的一種普及性的應用。所以應該説是百花齊放。那麼我們想的話,就是説彩電經過這些年的競爭,最終能夠在市場上剩下的品牌都是非常具有實力的品牌,那麼在這個春節來臨之際,各家都會把自己最好的,最有特色的,他們認為最能夠讓消費者放心使用增值的産品,奉獻給廣大的消費者。
  主持人:因為節前確實這個家電市場非常地旺盛,張鴻你作為消費者,你如果要去換新的電視機,你購買的點會在哪?
  張鴻:你問這問題還真巧,我幾個月前剛剛換的彩電,家裏換了,像想我有什麼樣需求的話,我想大概是兩個,我想楊總他們廠家可能爭的也就是這樣兩個點,一個就是説視聽的感受。
  楊斌:對。
  張鴻:就是當我們説LED,液晶,什麼平板,什麼這些概念的時候,就是消費者不知道這些概念到底啥意思,但是往賣場一看,我一看這個挺清晰,高清的,什麼什麼這些東西,我只需要非常清晰,然後音響又特別好,音響即使是差一點,像我,音響即使差一點,我自己接音響,這也可以彌補,所以就是視聽感受這一方面。
  主持人:首先視覺,視覺方面。
  張鴻:對,還有一個就是方便型,因為我們無論是前幾年提的什麼互聯網電腦,剛才私下裏跟楊總聊天的時候,這互聯網現在標配了,如果你電腦不能互聯網的話那就不行了,還是我們後來談到的智能電視,還是我們現在談的雲電視等等這些概念,它其實就是為了讓你方便,就是我怎麼能夠看得更方便,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我可能不一定要看我們電視台做的節目,我可能要通過網絡來看一些節目,我甚至有渴望説,和這個電視機有一個互動的感覺。所以從廠家來講,他其實抓的消費者的需求就是這兩點,一個是感觀上的需求,看、聽這個需求,還有就是你能不能讓我覺得非常方便,你裏邊有很多功能。
  主持人:那剛才我們説到國産品牌大力的在推廣這個智能電視這樣一個説法,那麼其中剛才兩位也提到,最新的雲電視,這個雲電視和傳統的電視到底會有怎樣的不同,接下來通過一個片子來進行了解。
  記者(彭瑋):搖控器呢,是我們平時看電視的時候,必不可少的一樣設備,通過它呢,我們可以對電視進行各種各樣的操作,而在現在的雲時代,我們對電視進行操作,完全有了一種不同的方式,我們可以直接用手機就來對電視進行操作,比如説像我現在這樣,我可以直接把一張圖片從我的手機上面就拖到了電視上面來進行顯示,而實現這一切呢,都是基於雲網絡這樣的一個概念,把我們的手機、電視、電腦,甚至平板電腦,都整合到了一起。
  解説:作為今年國內品牌主打的智能電視産品,雲電視是時下最為流行的概念,從外觀上看,它和普通電視沒有區別,但開機之後的畫面,卻大不一樣,不像是電視機,反倒像是手機,平板電腦,在這個操作系統裏面,不僅可以上網,瀏覽圖片,播放網絡視頻,還可以通過下載不同的應用程序,實現更多的功能。
  記者:那麼通過雲計算的技術呢,那我們現在的電視機,可以實現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功能,比如説我們就直接通過語音來控制電視機,甚至是電腦,我們現在就來實現一下。
  電視聲音:請説頻道吧。
  記者:瀏覽器。
  電視聲音:好的。
  記者:那麼接下來呢,我們還可以通過語音指令,來找到我們想上的網站。
  電視聲音:請輸網站名。
  記者:央視網。
  電視聲音:好的。
  記者:那麼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我已經通過語言,讓我們的電視直接上到了我們想看的網頁上面。
  解説:在2011年雲電視成為了中國電視機市場最熱門的一個概念,TCL、海信、創維、康佳、海爾等國內多個電視機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雲電視産品,對於中國的自主品牌來説,他們把下一步與國外品牌競爭,聚焦在了電視機未來走向互聯網應用的前景上。
  嚴方紅:(TCL多媒體全球研發中心第三設計中心總經理):因為雲電視,智能電視,實現的就是説是把大量地互聯網的那种經過二次加工,使得它能夠在電視機上,能夠讓電視的用戶來去很好地去用它,視頻的那種新聞,信息,聊天等等,當然就是説你簡簡單單地,把它從互聯網上搬過來是不行的,對於那個中國的整個彩電行業來講,一方面就是説它整個中國消費者使用用戶習慣,比較了解,有深刻的了解,這跟國外的,國際大品牌有相當的優勢。
  解説:但在國外的電子産業巨頭們,也正緊盯着電視機的未來發展,儘管谷歌公司從2010年開始推出的Google TV被認為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不久前,谷歌公司的CEO施密特卻放出大話,2012年夏天,有賣電視的地方就會有Google TV,已經席捲了手機,平板電腦領域的蘋果公司也正在積極準備進入電視機市場,2012年蘋果很可能推出的新産品就是iTV,而三星、LG、索尼這些傳統的彩電品牌,也沒有閒着,都紛紛在醞釀着智能電視的産品計劃。
  主持人:那麼老百姓在選擇電視的時候,他們會有怎樣的傾向性,我們接下來通過網友評論一起來進行一個了解。
  這位朋友他説“電視産業正面臨一場從産品到市場,從內容到體驗,全面轉型升級的考驗,彩電企業爭奪智能話語權的角逐愈演愈烈,如何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對消費者智能需求的一個把握,而不是推出一些讓消費者'雲山霧罩'的噱頭。”這個説的也挺實在的,説出很多消費者的心聲。
  這位朋友説,他説“個人認為,其實概念不是最重要的,對於企業來説,抓住行業發展的核心技術才是關鍵。我們的電視企業現在要做的不是跟風上産品,而是要抓住行業發展的方向,整合自己的産業鏈,打造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剛才很多網友説了,其實我們現在包括廠家在推的智能電視,包括我們剛才説到的雲電視,這個雲電視和傳統的電視機到底有什麼區別?既然專業人士到了我們演播室一定要了解一下。
  楊斌:好,其實雲電視很多消費者確實有一點搞不清楚它的概念是什麼。
  主持人:對,因為雲計算剛剛推出。
  楊斌:或者説是有點難以理解,那麼其實我們回顧一下從大背景來講的話,有專家來講的話,近現代史經過了三次變革,第一次就是叫蒸汽機時代,是工業時代,第二就是PC計算機時代,那麼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進入第三次,就是雲時代。雲時代有幾個特徵顯性,就是説把單個的個體經過雲把它互聯互通,也就是這個世界,你是這個世界的一分子,世界也是你的一分子,大家是在一個雲端裏面,在一個世界裏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麼作為電視機,它是在這個世界上它是一種業態,它是一種産品的表現方式,但是它最重要的特點是在家庭裏,電視是在家庭裏,我們傳統的概念電視僅是收電視台信號我來看,收看這個電視頻道。現在電視機已經在這個功能上擴展了很多;比如説它能夠實現很多的游戲功能;比如説它能夠瀏覽網頁;比如説它能夠視頻通話,諸如此類很多的功能在這個上面已經是進行了擴展,它是一個泛電視化。那麼你看原來很多的消費者在家裏面,去用這個PC的話,去上網,去看視頻,去做其他的比如説看視頻、玩游戲,那其實如果電視機原來不具備這些功能,那如果具備了這些功能,它本身電視機的定義是在家庭中的一個使用終端,如果這些功能能夠從PC挪到電視機,它也可以實現的話,本身就是一種回歸,而電視機它本身是一种家庭文化,它倡導的是一種共享文化,而不是一種私密空間,這樣的話讓我們更多的從這個,就是你的辦公室,或者説你的書房裏面的話,這種搬回到家庭。
  主持人:挪到客廳裏面。
  楊斌:挪到客廳裏面,讓我們家庭裏面能夠更多地享受一種天倫之樂,這個是電視機的一種定義。
  張鴻:有助於改善家庭關係。
  楊斌:對。
  主持人:張鴻對這個雲電視?
  張鴻:我沒用過,也沒感受過,但是總體感覺,現在無論是電視機廠,還是PC機廠,都是在爭這幾塊屏,你看包括手機廠,就是手機是一個屏,你用起來很方便,然後現在電腦變成平板電腦,一個小的,劃來劃去的,然後挂在墻上的,或者擺在客廳裏的,那是一個電視,就這幾個屏,大家爭,爭什麼呢?爭服務,爭功能,就是如果你的這個電視能把電腦的這個功能用上去,能把手機,現在據説這個雲電視已經把手機可以用上去,手機直接可以傳彩信,就是你如果在西藏,玩可以傳上去,就是你如果在西藏的話,你把你的手機裏面的彩信,不用發到對方的彩信,家裏人的彩信上,你可以直接發到自己家電視上,然後你可以把自己的視頻,拍下來的視頻,好玩的視頻,你也可以放到家裏的電視上可以共享。就是等於大家,你其實不光是自己坐在客廳裏一家人在那電視了,就是可能你不在一塊兒,也能互相地推薦這種共同看的視頻。
  張斌:沒錯,其實消費者關心的,我們理解,就是説他不關心這個內容具體在哪個位置,但是我能得到什麼,他是非常關心的,就是我在這個空間,或者這個時間點上,我能得到什麼,那麼像您剛才説的話,就是説幾塊屏,那麼大家相互之間的一種,誰的對消費者利益點最方便,最實用。
  張鴻:所以最終極的方向可能就是你挂在墻上那個,或者擺在客廳裏那個,它可能連電視都不叫了,它就是一個終端,就是你不管它叫什麼終端,可能以後會起別的名,但它就是一個終端,能完成你手機上的很多活,也能完成平板電腦,可能PC機就不需要了,也許那個東西就叫PC了,反正就是它挂在墻上了,就是那個東西,但是它能完成的,幾乎你所有的現在我們互聯網時代,或者新媒體時代所有的這些功能都在上邊能實現。
  主持人:剛才兩位的描述顛復了以前我們對於電視機的那種傳統的印象,同時給我們帶來很多美好的期待和願景,我記得以前我們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還是那個小的黑白電視機,到後來是彩電,最開始黑白電視機蒙上那個彩色的條,好像就像彩電一樣。
  楊斌:沒錯。
  主持人:後來彩電,然後後來屏幕越來越大,到現在後來的智能電視,到今後的雲電視,所以我們可以期待這個産品它在更新換代當中,感受到這個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一些色彩,稍後我們會和兩位評論員繼續探討。
  解説:沒面子,沒芯,沒靈魂,中國彩電製造業直面全球競爭,雲電視的出現,將帶來怎樣的新變局?《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今天的《今日觀察》,那麼中國電視機産業的發展呢,從一開始就直接面對了國外品牌的競爭,這個其中的經歷也是幾起幾落,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片子來進行回顧。
  解説:家電業,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一個産業,而彩電業是其中最早直接面對國際競爭的一個産業,在傳統的CRT電視時代,中國企業經過十多年的追趕,一度佔據了國內近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在2004年中國彩電領軍企業,TCL收購法國湯姆遜的CRT電視業務,更是這個時代的頂峰,但隨着國外企業推出液晶技術,CRT電視逐步被淘汰,中國彩電企業又一次落在後面。目前液晶面板的核心技術幾乎全部由三星、夏普、LG等幾家國外企業掌握,儘管在2010年TCL、京東方先後進入液晶面板領域,上馬8.5代生産線,但全球的面板産業,已經接近飽和,三星、LG等企業已經着手第九,第十代生産線,中國的彩電業在技術上,然後處於追趕者的地位。
  梁鐵航(TCL産業研究院副院長):原先我們首推電視呢,第一個是沒有面子,第二沒有芯,第三靈魂,怎麼説呢,面子就是面板,這以前都是被日韓控制,芯就是這個芯片,芯片可能像現在整個世界領域的電視芯片,應該是85%是被台灣公司控制,那現在這情況正在變化,首先是這個面子我們開始自己能夠製造了,那麼因為有了這個智能電視,因為有了這個內容服務部分,所以開始非常深入地介入到這個軟體領域。 
  解説:在梁鐵航看來,在傳統的電視機時代,中國的企業,無論在面板技術,還是芯片技術上,都落後了國外企業一步,而互聯網智能電視時代的到來,將有可能改寫這一切,成為中國電視機企業實現對國外品牌超越的一次好機會。
  白為民(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上游包括設備,和一些原材料,中游就是面板,下游是整機,整機再往下延伸還有內容,那麼我們希望整個一個完整的産業鏈都在國內形成,這樣的話,我們發展起來就比較主動。
  主持人:在剛才片子當中我想有這樣一句話讓我記憶特別深刻,印象深刻,中國的電視機行業他説到想到沒有面子,也沒有芯,沒有靈魂,説的就是電視機的三個核心部分,它的面板、芯片和軟體系統,現在我們説的這三個部分中國企業沒有自主的能力,那麼今後的雲電視是否可以改變這樣的一種現狀?
  楊斌:中國企業在過往確實存在這樣的窘境,我們叫缺芯少屏,就是沒有芯片,缺少這個屏,因為大家都知道屏佔了電視機成本非常高的比例,那麼像TCL,就是我們推出這個華信光電的8.5帶線,就是在屏上面這個垂直整合往上游發展。再一個您剛才講的芯片,其實我們有一個TCL本身成立了工業研究員,經過幾年的實驗也自主開發了自己的芯片,就是定制化ODM的芯片,有我們自主知識産權已經植入在我們的電視機裏面。再一個就是您剛才説的軟體,其實你像現在雲電視,它更多的是一個軟體開發,而不是硬體。那麼這幾方面整合在一起就形成 了我們的一個強大的競爭力,再加上我剛才説的跨産業鏈,跨産業鏈就是你和其他産業一種合作,比如説我們的軟體商城,我們的一些後台資源,我們的服務資源,這是跨産業鏈,那麼這樣的話整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個整合的競爭力提升,這樣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才能夠有選購你的理由。
  主持人:整合是非常關鍵的。
  張鴻:對,你沒有注意到嗎,雲電視現在都是國內企業在做,國外品牌他不做這個,他們很多國外品牌,他會認為我這個電視機,我就是一個硬體,我就是屏好,然後效果好,就做這個,其他歸電信運營商,寬帶夠不夠寬,軟體歸軟體供應商,所以現在可能國內品牌他是希望通過軟體這一方面,然後能夠在市場上有更多的話語權,所以其實他是更多的,你現在就是賣服務了,當然他是有科技的這種研發在裏面,但是你得通過你的服務,大量的服務,因為你要做軟體的話,做後&這種應用的話,那你服務一定要跟上,你沒有這個的話,你是沒法跟人家拼的,而現在事實上,在世界上這樣的一個彩電市場上,TCL現在是國內領先的是吧,但是其實在世界上排不了前六名,第七名,雖然是國內的領先,所以現在你看這個市場它已經不是一個中國的市場在拼,它是一個全球的市場。
  主持人:對,剛才聽了兩位評論員很多的説法,我們現在對電視機有更多的期待,那在節目最後,兩位再給我們談一下,你們對於電視機發展,它今後的期望和寄語?
  張鴻: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乳業出了一些問題,其實源於他們過去重視市場,建了太少的牧場,我想電視業其實也可以引以為戒,就是我們不急於造概念,更重要的是技術,所以有網友評論説這個雲計算,雲電視什麼的,如果沒有技術的話,一切都是“浮雲”,我想就是基於技術的創新才是真正可靠的創新,同時電視行業要明白,自己不光是製造業,以後要進入服務業。
  主持人:打造內功。
  楊斌:沒錯,確實像剛才張鴻説的,這個産業的競爭已經是跨越了一個階段,上升到一個非常高度的競爭的階段,而且這個市場競爭永遠是殘酷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今日觀察文字稿-讓寬帶更快更便宜 2012-01-01
今日觀察文字稿-2012:房價與房地産稅新動向 2012-01-01
今日觀察文字稿-股市低迷 謎在哪? 2011-12-28
今日觀察文字稿-2012:中國經濟穩中求進 2011-12-26
今日觀察文字稿-洋奶粉漲價,哪來的“牛”? 2011-12-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