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史立山:電力市場約束為風電發展最大障礙
2012-01-16   作者:記者 李新民 實習生 魏維/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資料照片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風電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也出現不少矛盾和問題。其中,電力市場約束已成為制約我國風電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如是説。
  史立山是在日前於北京召開的2012年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做上述&&的。他透露,全國風電工作會議將於春節後召開,會議將就如何推動我國風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進行集中研討和專題部署。

  “冷靜思考,我們風電確實問題不少”

  史立山指出,2011年是中國風電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另一方面矛盾和問題也十分突出,比如風機起火、風塔倒塌、風電運行大規模脫網等等。
  “冷靜思考,我們風電確實出現了不少問題。”史立山説,“一是無序競爭和盲目發展,無論是項目布局還是設備製造,都缺乏科學的規劃和統籌安排,一些企業甚至不顧市場環境、不顧技術條件盲目發展;二是行業企業管理粗放,行業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不夠嚴格,一些企業把搶資源、上項目作為主要目標,對技術和質量特別是對未來運行重視不夠,由此造成風電場事故頻發;三是並網難和棄風問題十分突出。” 
  史立山認為,這些問題都與風電發展不成熟、行業管理不規範密切相關。
  據了解,也許正是認識到這些矛盾和問題,國家能源局2011年在加強行業管理方面做了諸多積極探索,包括風電核準項目的計劃管理、更加支持分散式風電發展、風機設備強制認證、風電場的預測預報、風電供熱市場的示範等等。此外,還開展了很多研究,包括風電市場消納和並網問題研究、風電的配額制政策研究等等。
  然而,史立山坦言,國家能源局的上述探索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風電發展面臨的環境並沒有質的變化,而且近期要實現大的突破也很難。這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電力市場對風電發展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即風電運行難以成為影響風電産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要解決風電發展面臨的問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史立山強調説,“目前電力系統運行仍以計劃手段為主,有關政府部門仍要制定發電廠的發電計劃,輸電、配電和供電沒有分開,電價不能反映市場供需關係和資源特性,電力調度缺乏獨立性,很難做到公平公正。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就是要形成公開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這對促進風電等新能源的發展十分必要。這個體制應該是地區間開放的,電價應能夠反映供求關係、環境成本和自然特性,調度原則也應該是公正透明的。”
  來自業界的一組數據證實了史立山的判斷:2011年我國風電全年發電量預計在700億千瓦時左右,儘管與2010年的501億千瓦時相比增幅在40%左右,但與2010年風電發電量同比81.41%的增速相比,2011年風電發電量增速卻出現大幅下滑。有分析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現行電力體制導致的並網難和棄風問題。

  “風電是特殊産品,須首先解決好市場問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産業發展和産品生産的基礎,只有把市場開拓好了,産業才能發展,産品才有銷路。”史立山説,“風電是新的産業,也是特殊産品,必須首先解決好市場問題,要把開拓風電市場作為今後工作的重點。”
  史立山説,風電的主要弱點是資源的隨機和間歇,風電要大發展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從現在來看,解決風電的不穩定問題有幾個途徑:一是擴大電網規模,稀釋風電的不穩定性;二是合理的配置電源結構,實行合理補償運行;三是開發適應風電特點的用電負荷;四是建設大規模的儲電設施。
  “如果能夠跨區聯網運行,我國風電肯定可以大發展。”史立山分析説,到2011年底,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已有10.5億千瓦,其消納的風電規模之大可想而知。但是,現在風電確實在一些地方遇到了市場的制約。
  談及儲能技術發展對風電市場的影響,史立山認為,從近期來看,大規模儲能技術主要是抽水蓄能,從長遠看,還有更多的儲能設施——比如電動汽車等等。適用風電特點的用電負荷,目前最有效的是電供熱。因為熱也是重要終端能源形式,我們現在每年為了供熱,要消耗很多能源。熱是可以儲存的,現在關鍵是要看這種電供熱的經濟性如何。火電和風電的補償運行,從技術上沒問題,關鍵是一個合理的機制。應該建立一種機制來解決“火”與“風”補償運行問題,為新能源的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因此,在電力管理體制難有大的改變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在開拓風電供熱市場和實現與其它機組補償運行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史立山説,應該把風電的建設和火電&&起來,在某個電力系統內,特別是在風電集中的電力系統,任何投資者要建設風電,就必須要有必要的火電,在實際運行中由火電承擔補償運行作用,風電大發的時候,火電要相應降負荷。希望這是同一利益主體。 
  “當然,有水電參與進來效果會更好。”史立山補充説,“問題的關鍵是要在風電與水電、火電等補償中形成一個好的利益補償機制。”

  “中國風電發展,已到了全面評估的時候”

  經過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風電大國。與此同時,風電行業發展的一些問題也繼續暴露。對此,史立山指出:我國風電發展已經到了進行全面評估的時候。
  大而言之,我們如何從風電大國變身風電強國?風電行業怎樣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小而言之,我們的風電場設計怎樣?風電機組質量和性能如何?風電場的運行管理處於什麼狀態?用什麼樣的指標進行評價?史立山説,這一切都需要加強行業評估。
  他認為,推動風電發展主要還應依靠風電行業的力量,要樹立正確的風電發展觀。
  首先,要樹立長遠發展的觀點,打好發展基礎。風電是新興産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産業。這就是説它的發展更要着眼於長遠,而不僅僅是為了當前,當前主要是打基礎,要真正樹立品牌意識,以質量和服務來取勝。
  其次,要樹立風險意識,選擇好風電發展的技術路線。風電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的關鍵,是風電設備技術的可靠性、先進性。近年來我們風機製造業突飛猛進,多家大型風機製造商都在研發和生産2兆瓦、3兆瓦、5兆瓦甚至更大的風電機組,採取的技術路線也不盡相同,有直驅的,有雙饋的;有三葉片的,有兩葉片的;有水平軸的,有垂直軸的。應該説,我們的風機還沒有經過足夠的時間考驗,還潛伏着較大的系統風險。所以,我們的風機製造企業、風電投資企業,都要有風險意識,要穩紮穩打。
  其三,要加快提高風電行業管理水平,特別是要提高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數字化是現代管理的核心,對於風電而言,包括風能資源的數字化、風電設備的數字化、風電場管理的數字化,要加快實現風電從選址、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管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龍源電力建成全國最大海上風電場 2012-01-09
國電清新:高科技電力環保技術優勢明顯 2012-01-06
“電力天路”支撐格爾木循環經濟快速發展 2011-12-30
北京新城五線通車所需電力設施全部投入運行(刪除) 2011-12-28
湖北電力系統智能反竊電改造成效顯著 2011-12-2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劉遠舉:抽籤或可解決春運售票難題[思想]高連奎:福利國家經濟反而更高效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