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2-01-14 作者:記者 李崇磊 來源:華夏時報
|
|
| |
對於2011年的信託行業來説,房地産信託意味着“高收益”、“高回報”,而在2012年,對於不少信託公司來説,房地産信託可能會成為“噩夢”的同義詞。 房地産信託在2012年面臨的危機,很多人已經有所察覺。在1月8日展恒理財舉辦的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會上,展恒理財總經理助理林科就公開&&:“在今年3月份,有可能出現信託公司無法兌付的情況。” 根據展恒理財提供的數據,2012年到期兌付的房地産信託規模為1357億元,
2013年到期兌付的房地産信託規模為1493億元。2012年全年到期兌付規模為2010年內到期房地産信託總規模的18倍,並且2012年的3月份與6月份都將出現集中兌付的高峰,3月份到期兌付的房地産信託産品規模總計為154億元,6月份到期兌付的房地産信託産品規模總計為149億元。僅3月份一個月的到期兌付量就相當於2010年整年兌付額度的2倍有餘。 而這僅僅是個開始。作為2010年信託公司密集發放房地産信託的後果,2012年全年,信託公司都將面臨鉅額的兌付壓力,從5月份開始,幾乎每個月需要兌付的資金都接近甚至超過100億元。 隨着2007年“新兩規”的頒佈,我國的信託行業也開始高速發展,信託資産規模從2006年的3500億元左右迅速擴充升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的4.09萬億元。其中,受益於“十一五”期間房地産行業的蓬勃發展,
信託平台作為民間資本參與房地産開發投資的主要渠道,房地産信託資産規模的增加對整個信託資産規模的增加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根據信託業協會統計數據披露,通過信託平台向房地産行業輸入的資金的年增長率在58%,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房地産信託業務餘額為7124億元,
通過信託平台向房地産行業輸送的資金佔房地産開發城鎮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16.11%,佔房地産行業總資金來源的11.5%。 民間資本已經成為房地産開發投資重要的資金來源。2010年房地産信託資産規模年內累計增加額2864億元,而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房地産信託資産規模年內累計增加額達3216億元。房地産信託平均到期期限為2年,因此2010年和2011年增加的鉅額房地産信託産品將在2012年及2013年迎來密集兌付期。 一家信託公司風控部門的員工告訴記者,2011年11月初公司就要求將6個月內到期的地産項目匯總,並且根據風控方式進行分類。各組要對負責的項目進行排查,對於有可能出現兌付困難的項目,要提交處理預案。據記者了解,這家公司2012年上半年到期的房地産信託産品共有13款,其中大部分産品都是通過銷售回款方式對投資人的本息進行償付,而這種方式被認為是所有兌付方式中風險最大的。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