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可能是輸錯身份證號碼
在普羅大眾的一般思維裏,銀行一直是存放錢財最踏實、最安心的地方。但家住海珠區的廣州市民周先生領略了比盜卡、詐騙更加離奇的經歷: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用了近十年的建設銀行戶頭,卻有一天會憑空消失,不管要求銀行方如何查詢,他的賬號都如同從人間蒸發了一樣,“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片雲彩”。
十年戶頭一朝蒸發
2011年6月的一天,廣州市民周先生整理房間時發現自己在建設銀行開設的定期存摺不見了。由於這個存摺的主要用途是存放過年過節的利是錢,或者偶爾從賬戶提錢出來捐款做善事,所以儲蓄金額和交易次數都不算多。賬戶平日金額並不大,並且前不久他已經將裏面的大部分資金轉出,周先生想著找個時間去家附近的建設銀行挂失補辦就行了,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
2011年12月,眼看馬上到了年尾,“利是存摺”往年的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周先生這才想到半年前丟失的存摺仍然沒有找到,謹慎起見還是先打電話挂失為佳。然而“不打不知道,一打嚇一跳”,周先生挂失遇到了蹊蹺怪事,當他報上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時,對方&&,找不到相關賬戶的任何信息。就是説,周先生存摺挂失失敗,因為他的身份證名下,根本查不到建設銀行的任何戶口信息。周先生用了近十年的存摺,人間蒸發了。
周先生回憶,這個賬號自己開設近十年了,具體的日期已經模糊,大概是2000年以後,在家附近的工業大道或寶業路網點申請辦理。周先生&&,自己絕對沒有對這個賬戶進行過銷戶。
或因銀行輸錯身份證號碼
“不管裏面還有多少錢,哪怕只有一塊錢,也不能説不見就不見啊,這不是存款金額的問題,而是賬戶安全的根本問題。如果我賬戶裏面是鉅款呢?現在不能挂失不能補辦,連戶頭都查不到,豈不是要急死人!”
為了搞清楚存摺到底是什麼狀態,周先生多次撥打建設銀行的客服電話,也跑遍了工業大道附近的三家建行網點。得到的回復都是,查詢不到賬戶的信息。其中一個網點的大堂經理&&,可能是周先生當年辦理存摺申請的時候報錯了身份證號碼,或者工作人員輸錯了號碼,才導致周先生正確的身份證號碼下查詢不到相關的戶頭。
通過身份證號碼查詢不到賬戶,那麼通過姓名查找呢?雖然全國同名同姓的人確實很多,但是範圍縮小到廣州,再審查類似身份證賬號信息及戶頭交易記錄,應該不難查到相關的賬號,至少可以查到符合條件的一個範圍。然而,銀行方給出的答案依然是,暫時查詢不到。周先生告訴記者,銀行相關人員承諾會繼續跟進,希望能在一個月內有所發現。
隨着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周先生仍然沒有收到答覆,自己的賬戶,仍然處於詭異的消失狀態。
銀行:需要更細緻查詢
無獨有偶,遭遇這種離奇經歷的人其實不止周先生一個。經過互聯網搜索查詢,記者發現了類似案例。2005年12月17日,一位徐姓市民在民生銀行辦理了銀行卡開戶業務。2006年7月1日,這張銀卡丟失,裏面存有大量現金。兩天后,徐小姐前往銀行挂失,出示身份證後,被告知查不到該卡信息。徐小姐也陷入無法挂失,無法查詢的尷尬局面。幸運的是,不就後她找到了丟失的銀行卡,確實裏面存款金額無誤後,她再次來到銀行進行查詢,想弄清楚“蒸發”原因。銀行經過查詢,給出的答覆是,正好有一個與徐小姐身份證號相同的人開了賬戶,身份中號碼重復導致查詢障礙。
那麼周先生是否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中招呢?對此,記者採訪了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一位姓周的經理。該經理&&,客戶的身份證號碼確實是識別其賬戶信息的標識。對於“當年申請是報錯號碼或者工作人員輸錯號碼”的可能性,該經理答覆十分謹慎,&&要經過進一步查詢後才能知道。這位經理還&&,其實可以通過客戶姓名進行篩選查找,但是更詳細的內容,也需要更加細緻的查詢。這位經理還&&,一定給客戶滿意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