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的任錦秀30多年沒進過縣城,也不知道銀行是怎麼一回事兒。不過,24日上午,她在家門口就從農業銀行的助農金融服務點領到了人生第一筆養老金。她笑呵呵地説:“國家的好政策送到了家。”
當日,記者在江西上高縣錦江鎮新華村看到,村頭那家有點“土”的小賣部,如今多了一個新名字——“助農金融服務點”,小賣部的店主李方先也成了“銀行服務員”。記者來到這裡時,幾位老人家正拿着金穗卡圍着他,很多人是第一次來領取自己的養老金。
近兩年,我國新農保覆蓋範圍不斷擴大,最終目標是要實現所有農民全覆蓋。然而,農村金融網點薄弱,如何讓農民便捷安全地領取社保金,成了把好事辦好的重要一環。
桌上,一台現代的銀行POS機、一把古色古香大算盤,店主李方先就這樣左手刷卡、右手撥算盤地忙開了……
“家門口就可以領錢,多方便呀!”74歲的“老會計”李政修説,因為有了“助農金融服務點”,農民不用進城就能取錢。“老會計”還算了一筆賬:“每月為了取55塊錢,進城一來一回要耽誤半天,還得搭進去4塊錢路費,餓了還要吃碗粉,哪划得來……”
“老會計”的賬算得明白、實在,逗得鄉親們笑了起來,歡聲笑語洋溢在村頭。
事實上,儘管錦江鎮離縣城只有10公里路程,可對於新華村490多位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説,費的勁兒不亞於“出一趟遠門”。由於年輕時害下了腿病,78歲的羅海林老人拄着拐杖走路,“半裏路都要走上20分鐘。”他説:“就算進了城,我們這些老人家也找不到銀行在哪,更不知道錢怎麼個取法。”
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江西農行承擔起新農保養老金的發放任務,創造性地探索在村裏人流集中的小賣部設立“助農金融服務點”,農民因此可以直接從小賣部支取現金,銀行再和小賣部結算,極大地方便了農民。這種“農行+中心村組個體商戶+農戶”電子銀行進村的模式,實現了養老金代理支付點鄉村全覆蓋。
目前,上高縣錦江、墨山等5個鄉鎮場,共設置了16個助農金融服務點。農業銀行上高支行行長唐慧雲説:“近的就在家門口,最偏遠的也不超過5公里,鄉親們就可以就近取到養老金。”
“現在年輕人都出去了,攬上這個活是為了給這些上了年紀的鄉里鄉親提供點方便。”店主李方先説,小賣部雖然每年有200元的代付補助,這倒不算什麼。意外的好處是小賣部的人氣更旺了。
“就快要過年了,我打算添點過年的新衣服,再辦點年貨,更重要的是給曾孫子、曾孫女預備一點壓歲錢。”82歲的老人李功桂樂呵呵地説:“以前我手頭也有零花錢,但都是子女給的。今年不一樣了,我手裏的零花錢是政府給的。現在政策不光好,還把好政策送到了家門口。”
自新農保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江西農行在24個試點縣成功營銷了17個縣的代理權,在代理區域設立助農金融服務點1138個,布放電子機具1194&,覆蓋了鄉鎮134個、行政村912個,覆蓋率分別達到95%和57%。
上高縣委書記劉平説:“農行電子銀行進村打通了新農保服務農民的‘最後一公里’,把政策惠民之路通到了村頭、通到了農民家門口,解決了地方政府開展新農保試點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