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業科技將成重點
2011-12-28   作者:記者 周小苑 張意軒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7日在北京開幕,研究部署明年我國的農業農村工作。在糧食總産量已經連續八年保持增産的背景下,會議將就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努力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等議題進行討論。按照以往慣例,此次會議或將討論明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而一號文件是否會聚焦於農業科技,明年支農惠農工作又該如何着手等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

  糧食生産創造“黃金期”

  今年我國糧食生産再獲豐收,糧食總産量達到11424億斤,比2010年增産495億斤,增長4.5%,是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實現連續8年糧食增産,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産幅度最大的時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在連續7年的高增長的起點上,我國糧食生産再獲大豐收,創造連續8年增産、連續5年過1萬億斤的新紀錄,為我國辦成一系列大事、辦妥一系列難事提供了堅實支撐。
  面對明年糧食産量能否連續“九連增”的提問,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當前,我國經濟基礎、科技、基礎設施條件已頗為紮實。而且除了已有的政策效應之外,今年還&&了糧食生産計劃,對大縣進行獎勵,促進大縣抓糧;對農民進行獎勵,促進農民種糧;對科技進行獎勵,推動科技興糧,刺激了三方面的積極性。此外,加上各地方部門抓種子、抓技術、抓基礎設施等,明年實現“九連增”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陳萌山仍強調:“難度有些大,要看到明年宏觀經濟形勢還有很多不確定性,氣候條件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必須不斷強化農村政策、農業科技和農業設施裝備三大支撐。”   
  陳萌山指出,糧食生産的基礎還是穩定面積,重點是提高單産,關鍵是依靠科技,農業部明年將推廣一系列抗災減災、增産增效技術,提高糧食和農業生産的科技水平,目標是夏糧、早稻要增産,秋糧穩定。

  農業穩産增産壓力增大

  儘管糧食豐收成績喜人,但這並不表明我國糧食生産可以高枕無憂了。事實上,當前糧食産量基數已經很高,而生産成本卻不斷上升,使農民種糧的效益仍然處於較低水平。再加上近年來災害性天氣頻仍,農業防災減災壓力不斷加大,要在高起點上保持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
  “明年面對的首要挑戰就是宏觀經濟形勢。”宋洪遠&&,主要是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的壓力,經濟增長下行了,對我們的增長要求就高了,在當前金融危機下,國際形勢也很複雜,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同時,從生産的角度來看,實現了“八連增”,起點高了,技術也高了,在這個高起點、高技術上往上走難度就加大了。而且除了受到耕地、水資源等生産發展自然因素的影響外,氣候變化也很大,使得旱災和澇災都變多了。
  不過,在今年整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較好的形勢下,明年的農業增收工作要保持好勢頭,要為整個的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也存在一些有利的條件。 
  對此,宋洪遠認為,從政策上看,今年採取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促進發展制度環境也趨於寬鬆。還有一個有利條件就是科技,農業要發展,技術是一個大的支撐,包括科技支撐。而産業結構的不斷優化,為今後農業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和創造了條件。同時,生産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區域化的布局、戰略化的生産也得到了很大發展。

  發展農業科技將成重點

  農業發展關鍵還是得依靠科技。宋洪遠強調,從整個農村經濟增長情況比較,明年有兩大工作必須抓緊,第一,是通過科技來保發展,因為農業發展根本上還是要靠科技;第二,強化生産的發展,保證農産品的有效供給。
  “所謂發展農業科技,就是要加快科技創新,培育新品種,研發新技術、改善新機制等。”宋洪遠分析,有了新技術、新品種就要盡快提升農業推廣能力,將新品種、新技術迅速推廣到千家萬戶。同時還要對農民進行農業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而從農業生産發展保供給的角度來看,宋洪遠也分析,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包括補貼的支持、金融服務,促進設施完善和流通體系健全。如果生産出來了流通跟不上,也賣不了好價錢。此外,還要把提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體量、水利建設、農業機械、污水處理等問題放到重要位置上來抓,真正做到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增強農産品供給能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農村合作經濟破解“大農業”發展瓶頸 2011-12-28
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發布 主攻育種和農機 2011-12-27
[博客]農業是未來經濟增長動力 2011-12-27
農業是未來經濟增長動力 2011-12-27
農業科技發展規劃發布 2011-12-2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