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日元升值的福利效應
2011-12-27   作者:趙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談及日本經濟現狀,多半有種“共識”:實際狀況比統計數據要好的多。我的印象也如此。這裡説的“實際狀況”是指國民福利。
  論及日本經濟與國民福利,自然而然地會想到日元匯率的變化,這方面的一個猜想是:日本近年名義GDP與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多半靠了日元升值而非實際産出。這個説法自然有待數據分析去證明,但其引出的問題是日元升值對於日本經濟的實際效應,尤其是貿易福利效應。
  我的推論是,日元升值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壓低了進口産品的價格,因而抑制了日本國內的物價,另一方面則提升了日本出口貨物的價格,因而廠商受益。下降的進口價與上升的出口價則使本國消費者和生産者同時得利。
  這個推論自然與主流經濟學之貿易理論推論相悖。按照標準的新古典貿易分析框架推斷,一種商品的進口價下跌雖然會增加消費者的剩餘,但卻會減少生産者剩餘,因為分割這兩種福利的重要機制是價格。某種進口品的價格下降會使該種産品的國內生産者的價格也跟着下降,因而減少其剩餘。
  然而非常清楚的是,這個理論是基於許多假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假定,是説同一類進口貨與國産貨之間在品質上是無差異的,因而彼此是可以完全替代的。然而現實世界幾乎不存在這種完全替代的現象。現實世界一國進口品和國産品大多數是不可完全替代的。日本的情形恰恰如此。
  略微看看近年日本對外貿易統計,至少會發現兩個結構性特點:一個是,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東亞,其中中國(兩岸四地)、韓國最重要,東盟其次。日本與東亞貿易夥伴國的貿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它自東亞貿易夥伴國的進口貨品,多半都屬於國內已經減少甚至停止了生産的低製造附加值環節的産品,這些産品多半由日本企業設計並控制着品牌及附加值較大的環節,而由境外“外包”企業所産。此類産品與其國內製造品替代性很差。其價格因匯率上升而下降,並不會擠佔國內廠商已有市場,只會給消費者增加福利。另一個是,最大的貿易流尤其是“出口流”由中間産品構成。其中進口一邊能源與資源密集型産品最多,一次能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而出口方面,中間製造品也最多,其中汽車與電子製造業最典型,一大半産品是將中間品輸往海外組裝的。由於國際價值鏈分工的“循環累積”效應,上述産品的進出口彈性都很小。
  日本的例子對於中國有何啟示?既然日本可以假日元匯率效應分割較多的國際貿易福利,那我們自己可否如法炮製呢?還有,人民幣升值是不是像有些人所説的那樣是絕對的壞事?“激進式”一步到位的升值是否就比漸進式升值害處大?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要基於變化了的“經濟世界”來分析判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松下集團預計2011財年赤字將達4200億日元 2011-11-08
日本不再防守 主動進攻日元升值 2011-11-07
強勢日元不懼大規模干預 屢壓屢漲 2011-11-01
日本央行干預政策令日元迅速降溫 2011-11-01
日本政府三個月來第二次出手干預匯市 力壓日元升值 2011-11-0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