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江蘇太倉的中化太倉化工産業園裏高聳的生産裝置,格外引人矚目,它通過長長的管道把環保製冷劑自動分裝到罐裝車,輸送到全國各地。園區總經理張海兵指着生産裝置旁的一片空地興奮地對記者説:“這個地方要建一條生産節能環保新材料的生産線,計劃於2013年底投産。” 張海兵所説的新項目是中化集團與霍尼韋爾共同投資約1億美元、組建的産能1.2萬噸的合作企業,用於生産第三代含氟發泡劑(HFC-245fa)。“屆時,該項目投産可滿足亞太地區對綠色發泡劑的增長需求。” 張海兵指着高聳的生産裝置告訴記者:“這是國內最大的HFC-134a(一種新型環保製冷劑)生産線,以往這項技術一直被發達國家壟斷,中化集團通過科技創新成功打破了發達國家的壟斷。” 中化藍天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任建綱説:“我們在HFC-134a的研發已經超過15年,就是在生産裝置投産後,研發人員仍在對工藝和設備及催化劑進行着不斷優化和研究,現在我們的噸産品原料消耗、噸産品能耗是同類企業中最低的,催化劑的轉化率、選擇性仍是同行業中最好的,並成功實現了HFC-134a自有技術的國産化。” 目前中化集團HFC-134a的産能和市場佔有率都位居國內第一,已實現産值超40億元,貢獻利潤超10億元。在此基礎上,中化集團正積極研製對臭氧層零破壞、且溫室效應潛能值低的新一代産品,預計三年後將逐步進入市場。 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作為從傳統外貿企業轉身過來的中化集團,其戰略轉型必須要順應産業發展規律,高水平、高起點介入産業發展,搶佔産業發展的制高點,通過科技創新,提供對環境友好、高效節能的綠色産品和服務,打造綠色競爭力。 而搶佔産業發展的制高點、發展新興産業的關鍵在於科技創新。近年來,中化集團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2006年至2010年中化集團累計科技投入達到近20億元;2011年中化集團科技投入預計將超過7億元。 “中化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對推動新興産業發展和促進集團自主創新發揮了種子基金作用,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劉德樹對記者&&,HFC-245fa和HFC-134a項目是中化集團進行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産業的縮影。 為實現業務的改善和轉型,今年8月中化集團與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及材料科學公司——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共同組建了雙方各持股50%的全球抗感染藥合資公司,新公司將加快應用其創新的生物技術,鞏固和提升其在抗感染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