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藥近年來雖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産值卻一直很低,最重要原因是資源量銳減,影響了藏藥産業可持續發展。”西藏自治區藏藥廠廠長貢嘎羅布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時期藏藥産業發展規劃》中,再次提出要加快推進藏藥産業化發展,進一步培育壯大藏藥産業。專家認為,當前是探索西藏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培育壯大藏藥産業,對進一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增加農牧民收入,擴大社會就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西藏藏藥産業穩步發展
“隨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觀與藥品消費結構的轉變,天然藥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藥品消費潛力巨大。藏藥作為天然藥物,具有純凈無污染的特點,備受人們關注,為藏藥産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西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李震説。
“十一五”期間,西藏藏藥産業結合區情,全力實施“一産上水平、二産抓重點、三産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按照區域經濟産業化、産業發展規模化的要求,堅持政府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醫藥並舉,産業體系基本形成。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西藏全區醫藥工業企業23家,其中藏藥生産企業18家;生産劑型有丸劑、散劑、膠囊劑、顆粒劑、涂膜劑、貼膏劑等8種;獲得國家藥品批准文號的有306個。“十一五”期間,年産值從2005年的4.5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6.5億元,年均增長7.26%;中成藥産品産量從2005年的1210噸增長到2010年的1249噸,年均增長0.6%,實現平穩增長。
此外,西藏大力加強藏藥市場營銷力度,積極推進品牌建設。藏藥産品已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等30多個省市區。西藏區內及區外市場佔有率分別達65%和35%。藏藥22個品牌産品獲西藏自治區著名商標,“甘露”、“祥雲”等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諾迪康”、“奇正消痛貼”品牌産品在第26屆日內瓦國際發明與新技術展覽會上獲得國際發明金獎,産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更值得一提的是,藏藥文化傳承與保護成果顯著。通過搶救、挖掘和整理藏藥文獻典籍,先後編輯出版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寶貴文獻。藏藥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列入名錄的藏藥手工技藝類遺産達七項。
藏藥産業仍存在困難和挑戰
通過“十一五”時期的穩步發展,西藏藏藥産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十二五”時期藏藥産業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
“藏藥雖受歡迎,産值卻一直很低。”西藏自治區藏藥廠廠長貢嘎羅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十一五”時期藏藥工業産值年均增速為7.26%,不到西藏全區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速(18.1%)的一半,處於低速增長。2008年起呈現負增長趨勢。産業發展除受國家基本藥物政策變化和全國中藥材市場波動影響外,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
資源量銳減,影響藏藥産業可持續發展。隨着藏藥市場化步伐加快和企業規模化生産,資源需求日益增大。但未形成有效的藏藥材保護開發監督管理機制,藥材採集方法不科學、亂砍、濫挖與交易混亂等現象嚴重。致使野生藥材資源量明顯減少,部分名貴藥材資源面臨枯竭,常用大宗藥材緊缺。藏藥材人工繁育、栽培、種植力度不足,跟不上産業發展需要,難以滿足産業規模化生産。
基礎研究薄弱,影響産業發展步伐。藏成藥製作工藝、質量標準以及藥效、安全性評價仍以傳統經驗為主。大部分藏藥材、藏成藥還未建立健全質量標準,部分藏藥的炮製規範和質量標準、控制技術尚未健全。藏藥評審缺乏業界共同認可的符合藏藥理論體系的審評機制及技術指導原則。這些因素制約了藏醫藥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及藏藥産品在國內外市場的推廣與新藥研發進程。
人才、資金短缺,影響産業整體競爭力。院校畢業的藏藥專業人才輸出與企業人才需求迫切的矛盾突出,既懂傳統藏醫藥理論又懂現代藥學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管理人才缺乏。企業普遍規模小、布局散、實力弱。人才和資金的短缺致使産業科技創新內動力不足,藏藥創新基礎薄弱,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形成,二次開發研究能力差,産品同質化嚴重,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弱。
對外宣傳力度不足,影響藏藥産業的市場開拓。藏藥生産企業對品牌的保護與市場開拓意識淡薄,在産權保護和市場營銷方面投入少。對藏醫藥的宣傳力度不足,國內外受眾群體對藏醫藏藥的了解僅限於個別企業的單一品種的廣告和宣傳,對源自藏醫藥發祥地西藏的藏藥産品及藏醫藥特色理論、特殊療效缺乏全面認知,影響西藏藏藥産品知名度與市場的開拓。
多舉措確保藏藥産業持續發展
《規劃》提出,西藏力爭到“十二五”末,以藏藥生産企業為主體的西藏全區醫藥製造業總産值翻一番,達到13億元,年均增長14%以上。
如何確保藏藥産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西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李震&&,首先,要做大做強做優藏藥企業,推動産業規模化發展。充分發揮各地區獨特的人文資源優勢、資源稟賦優勢、區位優勢,最終形成以産品展示、信息服務、藥材流通、醫藥研發、企業生産、物流批發為一體的綜合性循環經濟示範産業集群,推進藏藥産業集團化、集約化建設,提升藏藥産業規模化、現代化水平。
其次,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保障藏藥材供給。要加強西藏全區藥材資源調查力度,全面掌握藥材資源的品種、分佈和儲量。制定西藏自治區野生藏藥材採集、保護及收購管理制度,規範藥材市場秩序,扶持培育符合本地中藥材生産質量管理規範的藏藥材種植基地,支持對大宗常用藏藥材和名貴瀕危野生藏藥材的繁育、栽培、種植、推廣。
再次,要強化基礎研究,提高産業科技支撐能力。加強科技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組織制定符合藏醫藥理論的藥品審評制度。強化對藏藥産品安全性、有效性的質量指標分析以及傳統藥品組方成分的理論研究。堅持繼承和創新並重,發展適合藏醫治療特色的新製劑、新劑型,重視藏成藥經典古方、名方的二次開發。打造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劑型先進、質量穩定可控的現代藏藥。
最後,要加強藏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競爭力。根據藏醫藥人才特點,探索實行特殊人才培養制度,實施符合藏醫藥特點的職稱評定、人才保障措施。重點培養既懂藏藥傳統理論,又能熟練掌握現代制藥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以及現代企業制度所需的管理人才。
另外,藏藥産業發展必須以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産,形成有利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發展模式和生産生活方式,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